6月30日,国家重大工程,跨越伶仃洋,联通深圳、中山、广州三地,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自此,中山至深圳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未来广州南沙至中山仅需15分钟,珠海和江门至深圳从2小时以上缩短至1小时内,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格局和想象空间彻底打开,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超8000万人口,将携手进入“1小时生活圈”。
(图片来自网络)
深中通道历经7年前期研究、7年艰辛建设,全长约24公里,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采用设计时速100公里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形成了15项世界首创的核心材料、关键技术,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
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密度、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铁公水空等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能极大提高人口和货物流动的效率,是大湾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GDP总量更是占广东五大都市圈GDP总量的约九成,常住人口超8000万人,占广东五大都市圈人口总量的约75%。深中通道通车,将极大提高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含金量”。有分析认为,深中通道的通车是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一道东风,未来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大湾区有望成为事实上的“超级城市”,从而实现产业分工进一步专业化,创新经济发展效率进一步提高,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据预测,深中通道开通后,日均车流量约为8万到10万辆次。深圳、中山两市公交部门也将同步开通运营跨市公交专线。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将在航站楼开辟深中机场快线专属候车区,并将在中山启用深中航空港。深圳一侧的隧道入口距离宝安国际机场路程不到1公里,这意味着,中山市几乎拥有了一座“本地”的国际机场,航空资源极大共享。今后,珠江东西两岸间的跨城通勤、产业合作、消费联动将如虎添翼。
(图片来自网络)
中山市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电子、电器、家具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带动物流需求急速扩张。深中通道通车前,从中山到深圳,要绕行广州、东莞,走虎门大桥,而货车不让上虎门大桥,只能走南沙大桥,由于货车较多,在桥上堵车半个小时以上是常有的事。相关货运平台数据显示,每月往来深圳、中山两地的跨城订单有近3万单,平均送卸货的完单时效约3-4小时,每单运输费用均在450元左右。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全方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运输网络的优化提升。
中山制造业商品以往需通过接驳船运,或绕道从香港、澳门及深圳盐田港出口。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与之直连的中开高速公路项目也将同步通车,从中山到江门等粤西城市也更加方便。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极大促进深中两地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物流资源的高效整合,更好助力产业经济发展。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实施,《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划。时隔5年,2035年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脉络逐渐勾勒,并愈发清晰。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也正以跨海大桥和跨海通道为重要载体,不断为“湾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基础性动力。珠江口自北向南已经有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5条跨江、跨海通道;此外,珠江口在建和规划的通道有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澳门轻轨横琴线,以及规划中的深珠通道和莲花山过江通道。
若上述通道全部通车运营,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发展将更上一个台阶,更加有力推动广东构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推动大湾区向协同化、一体化发展,进而形成具有高附加值、高增长值的湾区经济发展模式,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提供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