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涨价的同时,快递员社保权益有望同步落地。
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相关司法解释,其中明确,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均无效,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今年初,京东外卖、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相继宣布为小哥缴纳社保,尽管形式不一,但骑手群体无不为之叫好,看病与养老都有了保障。
外卖小哥都要有社保了,快递行业至今尚未有明确的推进时间表,450万快递小哥何时才能享有社保福利呢?
“主动放弃社保”无效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用人单位规避社保缴纳、劳动者主动放弃社保等问题,司法解释作出明确规定:无论双方协商还是劳动者单方承诺,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都是无效的。
亿豹网了解到,在快递网点,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加盟商为了降低用工成本,与快递小哥签订“自愿放弃社保”声明,小哥为获取眼前更高的工资,双方一拍即合。
这种看似“双赢”的做法,实则对双方都暗含风险。一方面,加盟商未缴社保的行为构成违法,最终不仅须补缴社保,还须支付赔偿金,可谓“因小失大”。另一方面,小哥放弃社保后,一旦遇到工伤、失业等情况,将陷入保障“真空”。
当天发布的一起典型案例中,朱某于2022年7月入职某保安公司,双方约定公司不为朱某缴纳社保费,而是将相关费用以补助形式直接发放。朱某认为公司此举剥夺其法定权利,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法院审理认为,双方有关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约定无效,判决该保安公司支付朱某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这一案例的发布给用人单位敲响了警钟:社保权益绝非可“协商”的筹码,也不是“可交易”的私人契约,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终将付出代价。
亿豹网发现,在快递实践中,有的加盟商与小哥约定,将派费中的一部分转变为社保补贴来规避风险,比如在小哥每票1元的派费中,有4毛钱作为社保补贴,如果小哥要求网点补缴社保,则需退回4毛钱的补贴。
最高法明确,在行政机关责令用人单位补缴社保之后,如果用人单位已经把社保费以补助的方式,支付给了劳动者,是可以要求返还的。但用人单位需要给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通常为每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的工资,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的工资。
谁来承担费用
根据劳动法及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保费。这一义务具有强制性,旨在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工伤等基本权益兜底。
最高法提示,本司法解释将于9月1日实行,没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在此之前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费,避免承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责任。
亿豹网认为,尽管行业尚未出台小哥社保的明确政策,但最高法的喊话,已经释放出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快递加盟商作为独立的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依规运营,合法合规用工。
另外,对小哥群体的社保知识普及同样重要。很多小哥对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政策不了解,导致他们对缴纳社保的积极性并不高,小哥更愿意手持现金流。
社保不仅是一种经济保障,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有社保的工作更加稳定和有保障,也会增加小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对于网点来说,与小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关系,为其缴纳社保,尽管会增加开支,但会很大程度上保障队伍的稳定性。
但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在一轮轮降派费的环境下,末端网点已经举步维艰,如果大范围强制社保,在派费无法上涨的情况下,既不现实也很难推进。
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小哥担忧,一旦要求缴纳社保,自己到手的派费又将大幅缩水。眼下小哥大都是年轻人,觉得过好当下才最重要,未来谁也说不好,管不了退休后的事情。
小哥社保的缴纳现状,反映了新就业形态下社会保障制度与传统用工模式的深层矛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策创新、企业责任落实与个人观念转变的多维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