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极智嘉后,又有一家物流机器人公司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值得注意的是,顺丰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与客户之一。
浙江凯乐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乐士),这家成立仅十年的企业,凭借覆盖存取、分拣、搬运三大场景的机器人矩阵,坐上中国智能物流机器人行业前五交椅。
在红海的竞争之下,亮眼的市场份额背后,三年累计6.3亿元亏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5.8%毛利率等矛盾,也为这场资本盛宴增添了变数。其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发展迅速,若不能保持竞争力,可能会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损害。
顺丰系持股超14%
亿豹网了解到,凯乐士科技主要产品为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围绕多向穿梭车机器人(MSR)、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以及输送分拣机器人(CSR)三大核心产品线,提供全系列机器人产品。
其机器人产品组合覆盖存取、分拣与搬运三大场内物流核心功能,可满足不同高度、负载的全场景需求。公司强调其技术壁垒,称其为“全球少数掌握全栈机器人技术并实现核心功能全覆盖的企业之一”。
凯乐士科技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机器人及系统,2024年,该业务实现收入7.03亿元,占总收入的97.4%;售后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为1866.5万元,占总收入的2.6%。
2024年,销售机器人及系统业务的毛利率为14.4%,售后服务及其他业务毛利率为64.5%,凯乐士科技整体毛利率为15.8%。公司主要客户来自汽车、新能源、3C电子产品、医药、电商及零售等行业。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凯乐士科技收入分别为6.57亿元、5.51亿元及7.21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10亿元、2.42亿元、1.78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1.17亿元、1.23亿元及5045.1万元。
凯乐士科技创始人、董事会主席谷春光,具备医药流通行业背景,曾担任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2014年,谷春光创立无锡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浙江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无锡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
2017年,顺丰控股通过旗下苏州汇道并购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受让老股的形式成为浙江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在2018年的C轮融资中,顺丰控股全资孙公司顺丰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浙江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股东。
招股书显示,IPO前,谷春光连同一致行动人士控制公司40.3%股权。截至6月16日,苏州汇道、顺丰科技分别持有凯乐士科技5.64%、8.46%股权,顺丰系累计持股14.1%,成为最大的机构股东。此外,中金基金通过启江持股6.22%,通过启鹭持股为3.93%,中金基金一共持股10.15%。
亿豹网发现,值得一提的是,顺丰既是其股东也是客户。凯乐士科技曾为顺丰提供智能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系统开发、核心自动化硬件供应以及现场安装集成。随后,两者签署售后服务协议,涵盖所部署系统的保养、备件供应、维修服务以及技术升级和改造。
红海中的技术与资本局
整体来看,凯乐士的崛起得益于两大行业红利。一是市场需求爆发。全球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4年价值52亿美元,预计将以复合年增长率从2026年到2033年15.5%,到达到2033年,192亿美元。
据统计,中国自动分拣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8.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28%。
二是政策强力驱动,中国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战略。自动分拣技术将持续赋能物流行业智能化升级,为构建高效、智能的现代物流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凯乐士科技累计服务客户达779家,业务版图覆盖28个行业,累计承接项目超1500个,待交付合同总金额高达21亿元人民币。
根据招股书,凯乐士科技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推进公司核心机器人产品线,底层技术研发和软件能力开发,产能扩张和制造能力提升,执行公司全球市场扩张战略等。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凯乐士的持续亏损揭示了智能物流机器人领域的共性挑战:高研发投入、项目定制化成本及市场竞争白热化。尽管其定位高端市场且技术实力获多份行业报告背书,但盈利路径尚未清晰验证。
招股书显示,凯乐士科技试图通过扩大收入规模、提高毛利率和提升营运杠杆实现扭亏为盈。公司不断节约开支,2022年—2024年,期间费用分别为2.3亿元、2.27亿元和1.64亿元,额度逐步缩小。
亿豹网发现,智能机器人领域技术迭代很快,市场涌现同类产品的窗口期不断缩短,这种市场环境令业内玩家不敢放松警惕。
比如综合方案商如新松机器人、垂直领域专精厂商如极智嘉,还有不少跨界巨头同步挤压份额。其在招股书中表示,若不能保持竞争力可能会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损害。
随着顺丰、招商局等产业资本押注,若能在技术瓶颈方面取得突破,借助准港股“物流机器人第一股”的光环,凯乐士科技在出海的市场上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