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圆通已接纳9位残疾人就业 “撑伞” 背后有何心路历程

来源:圆通之家 2025-04-02 09:55 手机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很难看出刘苓苓与常人有何不同。她穿着整洁的深色西装,站立时稳健自如,举手投足间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唯有她右脚的步伐微微带有一丝不协调。刘苓苓在她19岁时遭遇严重车祸,膝盖以下粉碎性骨折。虽经多次手术,依旧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刘苓苓出生于安徽阜阳,从小性格活泼开朗,年轻时就富有闯劲。身体的不便,并未抑制她对生活的热情。起初,刘苓苓和丈夫经营餐饮生意,店面开在阜阳最繁华的商业街上。生意虽好,却也因为赊账风气和资金周转问题,时常陷入困境。“有一次,我们为了能有钱买菜,追讨欠款时差点被客户打了。”刘苓苓回忆起那些时光,语气里满是无奈,“那种生活实在太难受了。”


1743559812868800.png


偶然间,夫妻二人从朋友那里听说快递行业很有发展潜力,一下子产生了兴趣。他们前往合肥,把当时市场上主要的几家快递企业都考察了一遍。最终,她看上了“圆通”这个名字,她笑着回忆道:“这个名字寓意好,‘圆满通达’嘛,而且当时试发快件,圆通的速度也是最快的,就认定了。”


2002年,圆通阜阳分公司正式成立。刘苓苓夫妻二人骑着三轮车,亲自上阵,每天配送几单,风吹日晒、汗水与泥土早已成为常态。那时,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在吃苦,而是觉得自己在做对的事。 


几年后,阜阳圆通的业务逐渐扩大,员工人数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增至如今的300多名,每天的快递量达到了20万单左右。公司的场地也从原先的简陋仓库,发展成了如今几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基地。事业蒸蒸日上,刘苓苓并未因此感到自豪,“我最开心的,不是业务量的增长,而是能和这些年一路走过来的员工一起分享成果,特别是那些残疾朋友们。”


1743559864871094.png


2008年,刘苓苓在送快递时偶遇了孙世军,这是一名患有智力障碍的年轻人。孙世军的母亲向她倾诉了家庭的困境,并说起了儿子多次求职却屡屡被拒的无奈。刘苓苓听完后,没有丝毫犹豫,便决定让孙世军加入自己的公司,做些简单的搬运工作。“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我总想为别人撑伞。”起初,孙世军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但刘苓苓耐心地教导他,并逐步增加任务量。如今,孙世军已经转岗成为一名快递员,可以独立完成派送任务,收入也稳步提高。


孙世军的成功案例,让刘苓苓更加坚定了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决心。在这里,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生活逐渐改善。截至目前,阜阳圆通已经为9位残疾人提供了工作。


2021年,圆通与中国残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圆梦行动”,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就业创业岗位,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助残共富新模式。借此机会,刘苓苓和阜阳翔飞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开设了阜阳市的首家“圆梦家园”助残驿站。这里的学生以智力障碍和肢体障碍为主,“圆梦家园”则成为了他们的“第二课堂”。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刘苓苓都会带着公司员工去看望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与进步。“看到他们从最初的害怕到能够主动迎接顾客,我觉得,自己的事业真正有了意义。”


1743559890302737.png


截至目前,圆通已在全国建设近8000家“圆梦家园”驿站,建成北京、浙江(萧山、桐庐)3个助残基地以及百余人居家客服,累计帮助14800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


MORE+深度聚焦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