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同行称为“运营鬼才”的90后,用自己的商业嗅觉和执行力,把末端门店变成了日均客流超500人的流量枢纽。此外,从2024年5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在其中3家兔喜生活铺设无人快递柜,省下了约15万元的成本。
贺元博
贺元博的创业故事,藏着社区商业破局的三大核心密码。
一、推陈出新:环岛式购物路径
贺元博加入中通已经5年了,他的转型始于一次偶然机遇。2024年,当杭州某知名便利店品牌主动提出铺货合作时,他敏锐嗅到社区消费升级的商机:“居民取快递时,往往有即时消费需求,这正是流量变现的黄金场景。”
他果断将自己位于上海南翔地区的第一家兔喜门店改造成“前商后仓”模式——前场陈列着新鲜水果和日用品;后场是400+智能格口有序排列,包裹流转效率提升3倍。
但是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为了平衡商品陈列与取件动线,他带着团队连续3周蹲守门店,记录不同时段的客流走向,最终设计出“环岛式购物路径”,让顾客取件时自然绕行货架。
这种巧思让开业当月营收突破2万元,比传统驿站翻了3倍,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二、复制密码:标准化运营逻辑
贺元博的商业智慧,在于将单点成功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
除了“前商后仓”,他推出“上仓下店”模式:后场统一配置智能格口,前场由品牌直供商品,从选品、陈列到供应链管理均由合作方完成。这种轻资产运营让他在一年内开出3家门店,单店最高月营收达5万元,14家门店平均月盈利稳定在1.2万元以上。
贺元博还在新店开业前的用户习惯培育上下足了功夫。在每家门店正式营业前45天,他便安排店员驻守小区主干道、广场等居民聚集区,主动上前引导居民前往新店取快递。
面对不熟悉智能柜的老人,店员会耐心演示扫码、开柜的每一步操作,还帮忙把包裹送到家中。这种沉浸式的服务体验,不仅让居民感受到取件的便捷,更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门店的信任与依赖,为后续商业转化埋下了种子。
三、服务致胜:社区商业新体验
在贺元博的门店里,细节决定成败。
每天清晨,店员会提前半小时到岗,将当日新鲜面包摆放在取件柜旁的黄金位置;夏季设置冰镇饮料专区,冬季则推出热饮和烤肠。更贴心的是,按需送货上门、小区助老这些工作,门店也一点没落下。同时,门店的自助打印服务也方便了大批学生。
这些举动让门店成了社区的“第二客厅”,住在海伦堡爱ME城市社区的张阿姨说:“现在取快递顺便买个水果,和店员聊两句,比单纯逛超市有意思多了。”
来取件的社区居民
贺元博说,目前各家门店取件客户转化率稳定在30%,相当于每天有150人从取件变成消费者。他还建立了“社区需求档案”,每周收集居民反馈,及时调整商品种类。
如今,贺元博已在布局线上团购业务,计划将14家门店的私域流量转化为会员体系——“只要敢想敢做、精耕细作,就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商业之路。”贺元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