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内的众多官方媒体,再一次关注送货上门的话题。
长期以来,上游电商平台尚未提供清晰的投递选项,快递末端在巨大的派送压力与费用核算下,形成了一套“效率优先”的运行规则。
亿豹网发现,随着反内卷行动深入,快递企业单票收入普遍提升,在末端上涨派费的一片呼声下,送货上门迎来了最好的解决时机。
从各方面来讲,“按需投递”既是快递企业的职责,也是行业从“价格内卷”转向“价值竞争”的抓手,更是民生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送货上门之所以成为老大难问题,主要还是卡在单量与单价方面,在派费下滑的背景下,业务量却不断增多,如果增加人手,派费不变,快递员的收入就会下降。如何在增加人手的同时,还能保证快递员收入不减少,公司运营成本不增加,这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另一方面,配送需求信息的传递缺位,也是上门难的原因之一。在电商平台前端,消费者的个性化投递需求,要么没被商家有效收集,要么虽然商家收集到了,也并未反馈给快递企业。在这样不明确的情况下,小哥一般会默认选择最省事的投递方式。
亿豹网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收货需求其实非常多样:有的偏好送货上门;有的习惯驿站暂存,以此保护个人隐私;还有的消费者需求灵活,有时希望上门投递,有时又需要暂放驿站。
对于用户来说,现在也形成了明显的选择倾向,如果有上门需求,会优先选择顺丰京东等直营快递品牌。但在电商包邮的体制下,很多平台并不允许用户自主选择快递,有的时候即便自己加钱,也不被允许。
而对于小哥来说,做直营快递与加盟快递,其实收入都差不多。直营制快递派费高,但需要电联按需派送;加盟制快递单价低,但量更大,批量投递更轻松。

对于加盟制快递企业来说,各家均推出了按需投递的高端服务产品,并且派费比普通电商经济类产品高出不少,这也就意味着快递企业可以接受按需投递,但需要建立在前端揽收涨价的基础之上。
那么,在全国层面反内卷的推进下,产粮区前端揽收普遍涨价,从理论上来说,按需投递迎来了最好的解决窗口期。
从各大快递近三月的经营数据不难看出,单票收入明显上涨,快递企业利润得到修复。但让业内疑虑的是,快递反内卷的红利并没有传导至末端网点,一线网点的派费并没有增加,并且特价件仍然大范围存在。
随着快递的涨价,业内期盼的派费上涨、送货上门、网点稳定问题本有望迎刃而解,但产粮区涨价基础并不稳固,有的产粮区已开始新一轮的价格争夺,末端网点水深火热的现状并未改变,按需投递解决的窗口期继续拖延。
亿豹网认为,电商快递占据业务量近九成,所以不能简单把压力给到末端与小哥身上。对于电商平台,各方必须强化“源头责任”。在用户下单时,就应由用户自主选择清晰、前置的投递选项,并将此核心信息无缝对接至快递系统,从源头确保用户意愿能被精准识别与执行。
打破包邮体制,将选项前置,将业务量提前分流,不仅能降低快递小哥来回跑腿的工作强度,还有利于快递服务分层、产品分层的推进。用户也不用在是否上门服务上纠结,想要送货上门的可以单独加钱,投放驿站或快递柜保持免费,这样末端小哥也可以多一些收入,改变现在一刀切派费的现状。
当然,送货上门是快递服务的题中之义,但不是唯一的选项。这一瓶颈问题反复被媒体炒作,解决的关键就在于现有体制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