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小伙拼多多卖驼绒服年销千万 夕阳产业跑出朝阳速度

来源:亿豹网 2025-11-13 13:38 手机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十月末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夜里气温已跌至零下4度,寒意沁润旷野。但在东北部的化德县,一家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制衣工厂灯火通明。车间里,工人们坐在缝纫机旁,十指翻飞,机械的嗡鸣伴着驼绒毛和布料摩擦的声音,一刻也不停歇。


双十一购物节正销售火热。“最近,我们工厂每天早晨五点多就开工了,一直生产到晚上十点左右。”说话的是郝宇。他是一位85后,土生土长的化德县人。十年来,他在拼多多上创办驼绒服品牌“牧驼人”,将一个“好多人都没听过”的冷门品类,做成了年销超2000万元的大爆款。“预计整个双十一期间,拼多多的销量要比去年增长70%—80%。”他说。


1763012704731262.png

▲工人在产线加工驼绒服。郝宇宙|摄


前端的销售数据不断攀升,后端车间里的薪资也水涨船高。化德县目前从事服装产业的人员约2万人,绝大多数是拥有十年以上从业经验的“棉服娘子军”。在郝宇的工厂里,旺季的订单需求让女工们月入过万成为常态。


这座扎根化德县的制衣厂,借着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在大草原的肌理间跑出了属于自己的朝阳速度。昔日的落后产业,插上电商的翅膀后,正在焕发新生。


草原汉子南下淘金,盯上银发市场


驼绒服,并不是郝宇的第一次创业。他的第一桶金,源于“一件代发”的女装电商生意。


2008年,从营销策划设计专业毕业的郝宇,怀着对南方城市的向往奔赴深圳。很快,他在一家珠宝公司找到了薪资可观的工作。敏锐的商业嗅觉,也让他察觉到在线购物模式的兴起,便兼职做起了女装网店。“那时候,我床头有一张 A4 纸,每天睡前记录当天盈利,纸还没写满,就已经有了100万元”,这笔钱为他后来创办自己的服装品牌奠定了资金基础。


那时,郝宇偶然从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中国老龄化的文章,于是萌生了新的创业想法。而当他从深圳回到内蒙古后,这个想法逐渐清晰——瞄准银发经济,做中老年保暖服饰。


彼时的化德县,服装产业“家底颇丰”,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全县服装销量达6.6万件,1986年化德絮片服装还被列入首批国家星火计划,曾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设专柜。“家家做棉裤,户户闻机声”曾是当地特色图景。


但郝宇的决定几乎遭到所有亲朋反对,“女装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做老年棉服?”当时,当地生产的中老年棉服普遍面临没有销路的问题。


可郝宇凭着一股冲劲,坚定地闯入了棉服赛道。初期采用代工模式,他在内蒙古工厂下单拿货,再通过深圳的电商公司售卖。


转型之初,物流问题就让郝宇十分头痛,“最开始内蒙古这边还没有快递公司,只能通过邮局,但是费用很贵。我就把货打包,通过物流公司发到深圳,然后再发货给消费者。”


这不仅推高了经营成本,还影响了销售节奏。“那时,一次物流要走至少10—15天,如果要补货,就得再等15天。而我们经营的品类季节性很强,过了季,天热了,就不会有人买了。”


连续几个季度,郝宇都被物流效率和销路问题困住。一筹莫展之时,他关注到了快速发展的拼多多。


彼时,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拼多多,入驻门槛较低、运营操作简便,依托农产品优势及拼团模式,以黑马之姿,打开了一片天地。


2017年4月,郝宇在拼多多上启动了自己的新生意,成为该平台最早入驻的一批商家。他至今回忆起来仍难掩兴奋,“刚开始,在没有参加任何平台活动,仅靠自然流量的情况下,我们第一年就卖了4万多单,远超预期。


2017年双十一期间,郝宇团队在拼多多的销量超过了所有其他平台。2018年,鉴于棉服产品在线上的亮眼表现,郝宇决定在内蒙古自建工厂,掌握生产主动权。


1763012729645816.png

▲郝宇的驼绒服加工厂生产线。郝宇宙|摄


郝宇认为,品牌与平台的契合度会极大程度影响生意发展走向,“我们的初衷就是‘做老百姓穿得起的保暖服装’。以前羽绒服、羊绒衫,动辄好几千元,很多人负担不起,我们就想做品质好的平价产品,这和拼多多的定位高度契合。最初,我们的客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但现在,店铺的消费者中,年轻人的占比越来越高。”


自此,郝宇的生意步入快车道,从2018年起,销售额每年保持150%至200%的增长。2023年双十一期间,店铺在拼多多的销量已经达到往年同期的5到6倍。


百元一条的驼绒裤,在拼多多爆卖2000万元


从结果来看,郝宇的转型决定无疑是正确的。他凭借大胆的定价策略和严格的质量把控,从一众驼绒产品中杀了出来:“我们很重视品质,不参与低价竞争,也不进批发市场。创立初期,和代工厂谈合作,我不怕成本高,面料、里料、填充物都要最好的。”


郝宇希望打造一个高标准、大众买得起的好品牌。“我不做电商圈常见的‘爆款’,我要做的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常青款’,是靠品质立足的衣服,而不是靠流量、营销堆砌的短期产品。”


拼多多的扶持政策,恰好为他构想中的基业“常青”提供了土壤。早在2018年,拼多多就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产业带商家的扶持举措;2023年又发布了“拼多多店铺黑标指南”;去年以来,助商惠商的力度继续提升,“百亿减免”“千亿扶持”等政策红利,进一步降低了平台商家的运营成本。


郝宇坦言,“拼多多坚持消费者导向,想做细水长流的生意。平台也支持优质供给、反对‘一锤子买卖’,这样的创业环境是我们持续高速发展的保障。”


在品牌运营上,平台小二的专业指导也让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郝宇表示,“类目小二非常了解对应行业的推广需求、优化方向,以及何时开始准备基础销量、如何精准定位推广人群等具体细节,给了我们很多指引和培训。”


随着拼多多的扶持政策层层递进,不断深化,郝宇曾面临的创业难题也逐一化解,尤其是物流痛点。


展业初期,郝宇要想把订单发往西部省份等偏远地区,快递首重需20元,续重15元,且物流时间至少需要一周。邮费贵、快递慢……这样的履约体验劝退了很多西部用户。


但从2022年起,拼多多首创中转集运模式,去年更宣布全额承担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大大降低了西进商家的物流成本。“受益于此,我们发往西部地区的运费降到了一单几块钱,订单量也较中转费减免政策落地之前增长了50%。”郝宇说。


1763012751576186.png

▲仓库内,发往全国的衣服快件正在分拣。郝宇宙|摄


在平台助力下,郝宇打造的“牧驼人”品牌开始被更多人记住,客户范围也从最初的西藏、内蒙、东北,逐步扩展到中部地区,如今已覆盖江浙沪和云贵川。


“我们请了品牌代言人,尝试多元化业务拓展,未来还想要走到线下。”郝宇透露,目前,工厂一年的产量可以达到100万件,公司整体年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其中,拼多多平台占到2000万元。


女工月入过万,“夕阳产业”跑出朝阳速度


郝宇的创业故事,是传统产业带上千万拼多多商家的缩影。在他的家乡化德县,驼绒制衣产业早已撕掉“夕阳产业”标签,被县委县政府称作“富民产业”。


傍晚的“牧驼人”工厂门口,总有小商贩聚集售卖水果、主食。“他们知道我们厂的女工消费能力强,直接把货车开过来,省得女工跑超市。”


近年来,随着电商订单不断增长,郝宇招聘的女工数量不断增加,她们大多学历不高,在照顾家庭之余,也渴望有一份收入可以补贴家用。


40多岁的河南人玲子,是厂里最年轻的女工。2019年入职时,玲子不会内蒙古方言,连交流都成问题。如今,好学的她成了加工线主力,负责裤片缝合这一关键工序。驼绒棉服季节性强,旺季集中在6至12月,玲子这半年就能赚到8万元左右。


61岁的刘姐比玲子晚一年进厂,此前因小城市教培行业受限和年龄问题,从招生老师岗位被辞退。孩子在外读书,家庭开支大,郝宇的工厂让她成功二次就业。如今她在生产线负责两三个工序,收入高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50岁的孙大姐则在客服岗实现“跨界重生”,此前经营的幼儿园停办,没学历、没特长的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应聘,负责人一句“会网购就能胜任”给了她信心。因常在拼多多购物,她能快速理解客户需求,五年过去,已从新手变成能独立处理售前售后的“老法师”,还负责新人培训。


这样的故事在工厂并非个例,建厂多年来,这里接纳了不少全职妈妈、下岗工人和创业失败者等。“能为家乡作贡献,我很骄傲。”郝宇感慨。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化德全县各类絮片服装生产厂家超过百家,所生产服装包含6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年产量稳定在1500万件左右,产值近12亿元。据乌兰察布日报报道,截至今年7月24日,化德县从事服装产业的人员约2万人,绝大多数是女工,这些棉服娘子军大多拥有十年以上从业经验,年收入5万元。


在拼多多的电商生态圈,还有无数个产业升级的“化德县”。今年1月,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目前拼多多平台商家数量已达到上千万。综合商家端带动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以及间接就业四个维度,拼多多在国内累计激发就业岗位达到数千万个。


当电商的触角扎进县域土壤,更多像郝宇这样的创业者带着牧驼人同样的梦想启程,让更多地区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这场逆袭从来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平台搭起了让好产品走出去的桥,郝宇们架起了产业升级的梁。


在这场双向奔赴里,销售额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让坚持有回响、付出有回报的温暖载体,这也正是县域振兴最动人的模样。


MORE+深度聚焦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