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体经济的“筋络”,物流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是我国经济社会保持高速运转的重要基础。
广州将物流与供应链作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的重点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供应链组织管理中心。货通万里的广州,正以“筋络”的脉动、“枢纽”的气度,在全球经济版图上落下“南大门”的坐标。
4月17日凌晨,3.8万吨巴西大豆运抵广州港新沙港区
构建多式联运综合运输体系
近日,载着零食、饮料以及家用百货的X322次货运快速班列从广州驶出,将“南货”北运至哈尔滨;下个月,另一趟“南来北往”由广州国际港至沈阳蒲河的X8782次货运快速班列也即将开行,进一步畅通南北物流大通道,支撑“通道畅达、枢纽高效、网络完备”的立体物流体系。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在弘胜物流园,货物经过铁路部门工作人员安检后装柜,等待被拉上火车。“从广州到哈尔滨,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所用时间接近,但运输成本只有三分之二。”弘胜集团总经理孙子杰告诉记者,其中标开行X322次货运快速班列,以“公转铁”项目为支点为货主提供更匹配的运输方案,实现降本增效、绿色转型目标,同时通过前置安检点、众筹运营班列等创新举措探索新发展模式。
“将安检点前置在物流园,避免了在火车站抽检需多次装卸货的步骤,能够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孙子杰表示,除了推进“公转铁”,未来在白云区江高镇将新建一个集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于一体的物流园:“物流园临近码头,并有铁路开进园区,可以打通不同物流方式的衔接环节,补全物流运输全链条,将多式联运落到实处。”
南下可以出海、北上辐射内陆,内联粤港澳大湾区,外达全球各地……广州围绕海港、空港、陆港三大核心,大力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南沙港区、白云国际机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州国际港等一批“头雁”项目稳步推进,以综合货运枢纽建设为基点,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通过协调、转换和衔接等方式,打造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的多式联运综合运输体系。
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如何体现?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张文看来,推动基础设施联通与联管、加快升级多式联运技术装备与共享、加快建设智慧平台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应用等加速推进资源利用率提升。以南沙港海铁联运为例,南沙港铁路直接接入南沙港区并创新港站一体化高效运营模式,推动广州市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从2022年的27.2万TEU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60.5万TEU。
降本增效是全行业追求的目标,综合效益好最直接体现为时间成本和经营成本的降低。例如,广州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电商出境舱单放行确认”“线上拆单”“施解封申领”3项新功能,每票货物平均节省纸质单据5份以上,减少企业跑腿次数4次以上,约合每年可节省口岸单证4万份,减少企业跑腿3万次,节约企业运营成本1000万元。与此同时,南沙港、白云机场等综合货运枢纽的建设运营,一方面支撑提升了广州在全球城市竞争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带动了就业与产业集聚发展。
广州南沙港采用散货船运输燃油大巴前往沙特
白云机场客货承载力再“扩容”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平台和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品牌出海表现强劲,跨境电商模式空运货物运量增速可观。但对种类多、数量大的跨境电商含锂电货物,电池报告核验一直是个难题。
去年6月1日,一架载有跨境电商含锂电货物的南航包机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起飞,意味着广州在全国率先成功运行了全球跨境电商带电货物数据服务平台。
这个服务平台,不仅采用AI以及图像理解大模型等技术进行智能识别、提取关键信息,解决了电池报告核验难题,同时还建立起各电商平台与各机场之间的数据通道,确保了信息的顺畅流通与认证,创新提出“一次集中预审、多机场联合共享、多端快速出货”的高效便捷通关模式。
南航物流成为全国首个国内航司成功试运单位,广州成为全国首个国内航司走通跨境电商带电货物出口的城市。近年来,一张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空中丝路”网越织越密,为中国品牌出海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运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货物种类发生了显著变化,电子产品、医药冷链和“新三样”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高附加值货物已畅销全球。
在南航物流广州国际货站,工作人员正一丝不苟地核对货物信息,为货物安排对应的常温或冷库储存。这几年,高端电子产品、高端机械仪器仪表等新兴产品的占比不断升高,逐渐成为中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介绍,“冷链高端医药的出口货量近年来大幅增加”。
今年4月以来,南航物流药品及医疗器械运输量同比增长超20%。作为获得国际航协独立医药物流认证中心(CEIVPharma)航空公司和地面代理“双认证”的企业,南航物流从硬件措施和软件层面双管齐下,提供温控医药从空中运输到地面服务的保障措施,通过数智化手段实时监控各项关键数据,充分满足生物制药的温控运输需求。
随着今年1月白云机场第四跑道正式启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冲刺建设,白云机场客货承载力再“扩容”,为广州空港经济区借势发力提供新的机遇。
作为全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拥有国内外230余个通航点,每周往返的进出境客运航班约2100架次,航线网络覆盖全球。络绎不绝的旅客、流转不息的货物,交织成广州白云机场口岸的忙碌图景。
忙碌的白云机场。
“港站一体化运营”模式入选全国典型经验
日前,广州港首创的“港站一体化运营”模式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典型经验,在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与航运物流提质增效上,广州航运多次拿出高分答卷,获评全国典型经验。近年来,广州以创新港站一体化、拓展多式联运、升级智慧港口为牵引,推动广州港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开放枢纽”“创新枢纽”跃升,为全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劲物流支撑。
广州以港口为核心节点,打造对内集海铁联运、公水联运、水水中转于一身,对外通过外贸班轮航线链接全球,内外贸协同发展的综合性港航物流体系。广州港“穿梭巴士”公共驳运平台开通73条驳船支线覆盖珠三角并延伸至粤东汕头、粤西阳江。近十年,南沙港区内贸集疏运水水中转占比从64%提升至87%,内外贸集疏运水水中转占比从42%提升至56%,江海联运稳步发展。2025年一季度海铁联运箱量达14.53万TEU,同比增长15.52%,其中南沙港南站完成8.91万TEU,增幅25.84%。依托“昆明、衡阳、渝穗”等5大区域通道平台,开行39条内陆班列线路,将“出海口”延伸至内陆企业“家门口”。
围绕集拼和冷链物流建设,广州积极创建物流中心,以精品物流项目为牵引,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物流枢纽能级。南沙龙穴岛南沙三期码头内陆侧,以出口集拼、跨境电商、海铁联运为主的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北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临港普通仓储物流园区,覆盖国际中转、保税仓储等多元化服务,旨在打造“湾区国际集拼中心”;在南沙龙穴岛海港大道东侧,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区已成为亚洲最大临港冷链基地,聚焦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冷链物流,集成保税仓储、查验监管、加工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广州市港务局方面介绍,将持续推进《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激发“四港”联运新势能,擦亮水水中转新品牌,拓展海铁联运新空间,织密“广货广出”“广货北行”内循环海运贸易通道;加大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拓展力度,构筑出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全面建成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充分发挥港口引导重大产业布局优势,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把海港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力争到2026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00万标箱,海铁联运量达到80万标箱,商品汽车吞吐量达到160万辆,港航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50亿元,珠江游纯电动船运力规模达到总运力75%以上,新增国际友好港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