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通、圆通等快递企业相继发布紧急公告,提示用户加强防范电信诈骗,尤其是到付快递,务必核实无误并验货后再付款。
不少用户吐槽,自己根本没网购,却收到了包裹。而包裹中往往都只有一包湿巾或一包洗衣粉,然后还有一张打着刮奖、退费等幌子,诱骗收件人扫描二维码的传单。
近些年来,使用快递定向投放诈骗信息的案例逐渐增加,如果收件人真的扫描了二维码,那么距离落入骗子挖下的大坑就不远了。
中通快递提醒,若收到可疑快件,请先通过官方网站、APP、小程序、公众号、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核实信息,无法确认来源以及物品详情的快递请直接拒收,若快递内附不明二维码和不明链接,请勿扫码、请勿点击。
亿豹网获悉,不法分子利用寄递渠道进行诈骗,主要形式为伪造快递单、冒充客服、高额到付、虚假刷单及高价物品代收等。诈骗分子通过发送虚假赔偿链接、诱导扫码、虚构包裹异常或高收益兼职等方式,骗取个人信息、转账资金或实施洗钱活动。
在这个复杂的链条中,用户信息的获取成为关键的一环。有的不法分子通过境外网络批量购买用户信息,在国内招募意图挣快钱的违法人员,通过寄递渠道将诈骗资料寄至收件人手中,再逐步引诱进行不同形式的网络聊天诈骗。
对于近年来涉及寄递渠道诈骗的案例增多,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几年前根本没有这么多,后来随着打击诈骗越来越严格,应该是没有别的渠道行骗了,所以快递包裹里面的小卡片就越来越多,再加上有些从业人员无法辨别,导致该类案例层出不穷。
随着快递小哥反诈意识的增强,很多小哥积累了相关的经验。“这类包裹其实很好分辨,基本都是一次大批量寄出,而且这种快递几乎都舍不得用纸盒来包装,泡沫塑料里面就能摸出来,我要是发现这类包裹就直接拦下来退回了。”
据金华日报报道,3月25日,顺丰速运武义一网点小哥在受理寄件时,发现其寄送的400克黄金(价值约28万元),收件地址为外省某快递柜。小哥联想到近期频发的“邮寄黄金”电信诈骗案件,隐约觉得该女士可能“中招”,立即上报相关情况,随后多部门紧急拦截包裹,成功避免了28万元的经济损失。
无独有偶,仅一天半时间,京东快递员小李陆续接到78个货到付款的包裹,当他送达时,收件人老陆却不签收,并表示要“等剩余22个到齐,凑够100张之后,再一起签收”。 小李感觉不对劲,便寻求警方帮助。原来老陆在工厂里打零工,是个老彩民。他花5元钱购买了一款AI彩票预测软件,并按照客户的指引,收到了几十元的返利。
之后客服要求他购买9万元的某电商平台购物卡,提供卡号、密码核销后,就会大额返利并提供中奖率较高的彩票号码。
尝到了“甜头”的老陆心动不已,开始疯狂购卡……快递员小李及时帮老陆拒收了包裹,避免了9万元的经济损失,派出所为小李颁发了见义勇为专项奖励。
对于诈骗包裹是否知情,不同的情况下也要个别分析。有的寄件人通过小批量寄出一些退费或学习资料之类的材料,他们经常更换寄件网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网点一般很难辨别。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大批量寄递,网点则需引起警惕。
亿豹网发现,寄递渠道此类案件的增多,也从侧面反映出一线网点生存的不易。“为了完成业务量考核,增加一点利润,网点有时候也没办法,从而选择铤而走险。”
诈骗包裹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唯有快递公司严守安全底线、监管部门强化执法、电商平台加强信息防护、公众提升防范意识,才能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