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审议通过,这项聚焦快递行业的决策将有利于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快递过度包装,拆一个快递要拆多层包装的现象确实不少,而且从生产端到消费端,涉及多个层面。网购给不少人带来便捷购物的同时,也面临着快递包装“扔扔扔”的烦恼。在各方政策密集启动包装“减量”的背景下,来听听来自一线的声音。
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快递包装盒外面胶带左三圈右三圈,想拆却无从下手,还得需要剪刀,尤其是化妆品。”市民陈女士吐槽,很多品牌包装都跟俄罗斯套娃似的,大盒套小盒,快递盒装着礼盒,还有一层一层的气泡膜。
“我上周买了一瓶洗发水,本身是有外包装的,可能是怕路途颠簸液体流出来,外面还有一层泡沫垫,最外面是一个快递纸箱,扔垃圾的时候就会一次性扔很多纸盒或者包装,确实比较浪费。”
亿豹网了解到,这些拆下来的包装体积差不多是商品的几倍,因为很多都没法二次利用,只能被送到垃圾回收站,成了生活垃圾的“主力军”。
然而,电商卖家也是有苦难言。一位食品类电商从业者表示,一箱面包的利润可能在5元左右,其中包装费用在1元左右。我们也不愿过度包装,那都是增加的成本,但快递破损也是“硬伤”,如果用户差评或投诉,又影响店铺评分,反而需要花更多的钱维护。
处于揽派两端的快递小哥,则显得更加无奈。一位小哥坦言,外包装完好内件破损是收件员的责任,而外包装破损则是派件员的责任,如果不层层包装,尽管很难划分责任,但最后都是小哥买单。
“打包不规范肯定是小哥赔钱,此外,在运输与分拣环节,有的破损是因长途挤压发生变形,有的则是分拣原因,大部分情况则是装车卸车时造成的。一旦发生损坏,又说不清到底是在哪个流程出的问题,很容易扯皮。”
“做快递的最不想过度包装,但损坏的确赔不起。”一位小哥说,包装不好客户不乐意,如果包装太好客户又嫌麻烦。寄送贵重物品时,很多快递公司都会告知“保丢不保损”,这也是出于其他环节不可控的无奈吧。
三个层次逐步推进
目前,我国日均快递业务量超5亿件、日均服务用户近7亿人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妥善解决快递过度包装问题不仅迫在眉睫,也是行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数据显示,目前行业基本实现电子运单全覆盖,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已超过90%,包装箱瓦楞纸减量达40%,重金属和溶剂残留超标包装得到有效遏制。尽管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这只是包装“瘦身减负”的量变,包装成本高、末端回收难的突出问题并没有解决。
亿豹网分析其中的原因,似乎各方都有难处。在快递企业看来,如何包装是寄件人的权利,能做的只有不再二次包装;电商卖家则表示,暴力分拣时常发生,越昂贵的商品,包装越要费心。但使用可循环材料,不仅成本高,坚固度也不太稳定。
从体量来看,我国超七成以上的快递包裹是电商件。但快递包装想要绿色转型,需要主管部门、生产企业、电商、快递公司、消费者等一起参与,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由于涉及主体多、链条长、领域广,单靠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恐怕远远不够。
应该来说,各方主体均意识到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已有快递企业采用可降解的胶带、气垫泡、防水袋等耗材,使用可多次循环的纸箱、中转袋、大件循环箱等,按照绿色、减量、可循环的三个层次逐步推进。
也有用户碰到过主动要求为快递减负的商家,“我给孩子买了两套磁力片,外包装太占地方,店主联系我说,能不能直接把两套放在一个袋子里寄给我,省点运费。”
当然,这些推进的努力中,都要保证降低破损率这一前提要求,否则就违背了绿色包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