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寒冬,年味渐浓。在吉林农安县永安乡东安村韵达服务点,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村民刘大姐裹着厚厚的棉袄,一边搓着手哈气,一边喜滋滋地从韵达小哥手里接过包裹,里面是她给孩子购置的新衣裳。这温暖的一幕,在两年前还难以想象。那时,像刘大姐这样的村民要骑上10分钟的电瓶车,才能到乡上取到包裹。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韵达吉林农安网点负责人郝越通过快递进村,在农安县20余个乡镇300余个行政村,编织起了一张情暖乡野的快递服务网络,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了电商时代的便利,也让乡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把乡村市场做起来,把服务做下去
“咱们农安县,5400平方公里,地儿老大了,人住得也分散。最远的乡镇离县城80公里!你说,这快递咋进村?”
2022年8月,郝越带着一股子“垦荒”的劲头,一头扎进了农安县的广大乡村市场。“要想让快递进村,就得把量做起来,把服务做下去!”在争取到当地邮政管理局的支持后,郝越正式开始了她的“破冰之旅”,誓要在乡村市场里种出金疙瘩。
“光靠自己单干肯定不行,咱东北人最懂‘抱团’的力量,得联合起来干!”郝越的“破冰”之法,便是她独创的“快快合作”新模式——联合当地同行,共同开拓乡村市场。“咱这‘快快合作’,可不是简单的‘凑份子’,‘共配’,而是大家共同把客户服务好,一起把乡村市场做大,有钱一起赚!”
郝越解释说,所有村屯大家通过商议切分片区,各自承包责任片区后,同行快递企业就不再进入对方片区。“就像那‘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但是,大家共同做量,在车线上串点协调,将末端建设到村里。”
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迅速得到了同行快递企业的响应。“一开始也有人担心,怕自己的利益受损。但咱东北人,敞亮!一合计就明白了,大家抱团取暖,不仅进村运营成本降下来了,包裹量也上去了,都尝到了甜头。”郝越爽朗地介绍道。
300余个村级站点遍地开花
打通快递进村“毛细血管”
合作模式确定后,如何将包裹便捷送到村民手中,成了郝越面临的又一个难题。郝越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因地制宜,在每个乡镇上选出一个合适的负责人,并让这位负责人统一负责进村包裹的派送工作。
“我们在每个村都设立了代收点,有的是小卖部,有的是村民家,只要方便老百姓取件,我们就设点。”目前,在郝越的主导下,农安县全县20余个乡镇建设了300余个村级服务点,乡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8%。
“以前过年,想买点年货,得去镇上大集,人挤人,老费劲了。”农安县华家镇的王大娘,说起现在的变化,脸上笑开了花。“现在好了,我在手机上一点,年货就送到了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这不,过年的东西都备齐了。”
今年年货节,像王大娘这样享受到韵达快递进村便利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的故事,汇聚成了一幅幅温暖的乡村生活图景。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郝越还引入了无人驿站和智能灯条技术。“用户扫个码,灯条就亮了,‘唰’一下,直接就能找到自己的包裹,省时省力,老方便了。”郝越说,“这样,一个员工就能管一个服务站点,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最重要的是村级站点也有足够的精力做出件、保证派送服务质量。”
进村服务能力提升,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实现三方共赢
乡村快递服务网络的完善,不仅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快递物流能力起来之后,我们发现,也推动了市场整体包裹量上涨。因为老百姓发现快递物流服务越来越便捷,网购也越来越多;有些村民还自发做起了电商。这些都是服务能力增长带来的市场变化。”郝越自豪地说。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韵达吉林农安县网点全年总派件量增长18%,出港包裹量增长率高达73%。其中网点散单个人寄递业务量增长率达到59%。
“我理解的服务质量就是你构建起来的快递物流整体服务能力,绝对不是单一的指标能力,再深入一点,就是你做快递生意的差异性和核心竞争力!”总结这几年快递进村的经验,郝越说,“网点是大树,末端就是枝干,枝繁才能叶茂。咱这乡村市场,也能种出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