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石器无人车生态大会在杭州桐庐召开,新石器创始人兼CEO余恩源在会上发表演讲,阐述了快递无人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以下为余恩源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新石器无人车的创始人余恩源。众所周知,桐庐是快递之乡。这里走出了中国最优秀的快递企业“三通一达”,也培养了12000多名大大小小的快递网点老板。我们这一次生态大会,是全球首次在无人车领域里的生态大会。
我经常思考一件事,大概十多年前我还专门去请教了中通金总。为什么桐庐是一个这么神奇的地方?诞生了这么多非常厉害的快递公司,诞生了很多老板,甚至我认为是诞生了一个体系、一个生态。
到底什么原因?其实后来金总跟我说,其实他们非常的朴实、吃苦耐劳。后来我在这段时间经常来桐庐,接触各位桐庐的快递公司的创业者们,我发现桐庐人民有非常优秀的吃苦耐劳、研究细节、把控成本的这种意识,是刻在基因里的。
我希望接下来新石器能够吸收这种意识。因为我们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工具,我们唯一的使命是给客户降本。我怎么给客户降本?我就要把自己卷到极致,把行业卷到极致,把成本卷到极致。给客户省钱,给渠道伙伴创造利润,我自己还能挣钱养公司,这才是真正的新石器将来生存之道。我也热烈欢迎带未来我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所有的企业家能够一起来桐庐创业好不好?
进入下一个环节,我讲了这么久,我得先介绍一下我是谁,可能跟各位心目中的科学家不同,我当过快递小哥,收派转运所有的岗我都干过。2009年,我们发现快递小哥当时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全用纸质面单手写,大家每天晚上收完件,半夜11点了还要回去再去交接纸质面单,手工录入。他们忙到1点钟,早上6点钟再起床,再去收件派件,太苦了,所以我们当时做了一个产品。
这是我们2009年做的第一个产品,是中国自己研发的第一台PDA。后来到了2011年、2012年,我印象很深,但是基本上是美国的摩托罗拉和韩国的蓝鸟在中国大概卖五六千块钱,我们2009年把这个产品研发出来,2011年的时候,国外产品全部消失了。当时整个快递行业80%的用户,都在用我们的PDA产品。
后来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发现末端配送的成本比较高。快递员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异步交接。我上门送件的时候客户不在家怎么办?那我下楼又把包裹扛回网点,再扛过来,太苦了,我们又干了第二件事。2011年我们发明了快递柜。其实给大家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秘密,现在中国所有带格口的、可以翻转的发明专利在我们这里。
后来,我们又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我们第三件事。无人机做物流是我们发明的。2012年的时候,我们当时和顺丰、淘宝很多家公司合作,用无人机开始送快递。
再后来。我们发明了这一墙的东西。全是跟物流快递相关的,我们发明的所有产品就为了一件事儿——造福小哥。不是替代小哥,而是造福小哥,因为我本人就是个小哥。所以,我一直的初心没有变过,就是让我们小哥工作的时候舒服一点。
小哥最需要什么样的无人车?
所以再后来,我发现出现了一个更大的市场机会。一个什么样的更大的市场机会呢?成立我们最早的快递公司是从大概1990年的时候。那时候德军总也好,王卫总也好,都是从那个时间点开始创业的,直到今天2024年。
所有的快递小哥在用什么工具运输呢?大家有没有发现没变过?三轮车、面包车、轻卡、重卡所有的交通工具,30多年没有变过,这是一个怎样的市场?我们怎样让快递小哥工作的更舒服一点?怎样改变快递人?
这是我们的初心,所以我们去研究了这个市场,中国有1400万辆三轮车、454万辆大中小型号的面包车、162万辆微卡、784万辆轻卡。这些大约2800万辆商用车组成了中国的城市配送市场。
这个市场从1990年快递行业诞生开始,到今天34年。没有大的变化,行业需要一个新的效率工具。
那么,这个效率工具是什么?这个时候,另外一件事诞生了。2016年发生了一件事儿:人工智能打败了国际象棋大师。所有的自动驾驶公司都是从那天开始创业的。我们也是从那天开始,忽然觉得一个大浪潮来了。
人工智能时代来了,自动驾驶可以去落地了,它有可能干什么?我是物流行业的,那么我们能看到中国有2亿辆乘用车、有2800万辆商用车。那么,但是另外一个数字很有意思。
这2000万辆商用车的行驶里程大于这2亿辆乘用车。所以2800万辆商用车的城市物流市场需要一个新的效率工具?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个效率工具出现了,它是什么——它就是自动驾驶的无人车。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快递行业的小哥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无人车呢?那所以我们做了个调研。综合我们之前的调研结果和我对物流行业的了解。我们把它提炼成五个点:多拉、快跑、可靠、好用、有路权。
如何多拉?空间x时效
好,接下来我一个一个去拆解这几个点是怎么做的?
如何实现多拉?有一个公式,空间乘以时效。为什么是空间乘以时效非常简单?我空间要大能多装,但是我装卸的时间效率要高。否则我装一天拉一次,这个效率也不行。我们这个公式叫做“空间X时效=多拉”。接下来我来拆解空间乘以时效,具体是怎么样实现第一?一定要做到极致的大空间,怎么样做?做到极致大空间,我想先请我们的X6小伙伴上台。接下来我给大家展示一下X6的极致大空间。一、二、三......二十。对比埃隆·马斯克,差不多都是20个人。这就是极致大空间。现在感谢我的小伙伴们。
一辆车可以拉20个人,是怎么实现的?我给大家阐述一下非常关键的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这车上来时候不起眼,因为它的外观和普通的一个面包车是一样的,它的外面的体积并没有增大。其实,我们从研究之初就认为有限高城市道路的各种各样的影响。你不能说无限的把车胡乱放大,你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下想办法把空间做到有限的体积下,想办法把空间做到极致。
最大的要点把底盘压低。我们自己研发底盘的一个重要目的,未来我会把它越做越薄。这样的话,在相同的高度、相同的宽度、相同的长度下,新石器无人车一定是装载力最高的。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秘诀,行内没人知道,第二个秘诀,我只有两个标准化模块,上面一个顶置的自动驾驶模块,下面拉平的滑板式底盘有一个线控底盘模块,中间全是可以随意改造的,可以做成货箱冷藏,或任何一个东西。可以随便开门,270度随便开。再有一些客制化的需求,我们基本上瞬间就能满足。
这是极致大空间的设计的奥妙。这个谈起来简单,但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所以我们可以做到相同的体积条件下,50%的装载能力的提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同样的体积,X6我们能做到6m³装载量的原因。
另外,我们现场展示了我们一些各种场景下应用的车,这是我的老本行。把快递柜做成移动式的,这个是我们和一家伙伴公司易递一起研发的,这个快递柜还没有做到极致,我的想法是现在有三面的格口可以取,我打算把前面也全部做成格口。那这样一辆车一次可以有300个格口,做什么用呢?凌晨五点钟开到小区门口,一天取完件,晚上11点开回去补货,第二天再开过来。
解决什么问题?驿站的房子太贵了,我就做移动式的驿站。这样装载300件基本上满足一个中等小区,一个快递公司。一天派件需求是完全满足的。接下来还有变形,就是冷链运输,这个我不用说了,大家其实今年我们已经参加了大闸蟹、水蜜桃各种各样的冷链运输。我还有一个朋友找到我打算用它做牛肉的移动便利店,我那哥们是卖进口牛肉的,他打算凌晨五点钟把牛肉冷冻了,送到小区门口,用户买完了晚上回去补货。
各种各样的场景在剧烈的发生变化,所以生态正在形成。那么接下来我正式公布我们X6小伙伴的参数:单次装载快递能力800到1000件,载重1吨,装载载荷六个立方。续航200公里,自动驾驶设计时速60公里。
但是最重要的点,我要公布它的路权场景。就是X6这个车宽是1.3米。在大部分核心城市的高密度地区是很难获取路权的,因为它走不了非机动车道。所以我们X6的未来两年路权场景的规划是核心城市的外围地带、二线城市、县域乡村以及夜间路权,这是X6产品的路权定义。
好,第二个点,极致的高时效。大家知道,尤其是在座的各位快递老板知道,过去三年里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大的变化。时效提升在哪——自动化分拣系统。中转场网点大规模的上线自动化分拣系统,提升了我们的中转时效,降低了成本。让快递行业的派送越来越高效。
第二次变化是什么——驿站快递柜的出现,提升了派送的提升了派送的时效,解决了异步交接的问题。好,这两次发生完了之后。那么,现在驿站又在发生一次迭代,朝什么方向?
朝着无人化驿站和快递柜结合。驿站里头装满了快递柜,用户站长不用再24小时值守,用户可以直接24小时取件,这个变化方式之后。第三次浪潮来了。自动化分拣、配无人车、无人化地运到驿站,再配上无人驿站,三个环节串在一起。
我是学自动化的,我们把这叫做闭环。第三次浪潮发生之后,中国的快递行业会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但是这里头有一个点,我为什么把这一页单独摘下来说?我们希望这个过程中会实现24小时的不间断的运行,这时候有一个关键点是自动化的装卸。这个是我们公司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有请我们的X3小伙伴上台。我管这个研发项目叫做陆地集装箱项目。它不再是人工的往车上装卸货,而是通过一个标准化容器,我管这个笼子叫陆地集装箱。
它可以放在网点或中转场的自动化分拣的隔口下面,24小时不停的装件,可以人工也可以自动化。装满了之后,无人车过来,把这个标准化容器陆地装箱拉走,送到前线的驿站或者是商超,可以异步交接,不用有人值守,可以24小时自动化的卸在驿站或者是超市便利店的门口。它能够把装卸的效率提高多少倍呢?原来一辆3m³或6m³的车,我们装散货大概需要15分钟到30分钟,现在能缩短到15秒一次装卸完成,而且你们在我讲话的时候,能听见这车噪音吗?
我们当初刚做出这个车的时候,把笼半夜卸在老太太楼底下,结果被老太太拿铁钳给打了,因为装卸笼的时候咣当咣当响,后来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把这车装卸的噪音压到了60分贝以下。60分贝为什么定义城市噪音?城市平均噪音就是,我在你楼底下卸笼装卸这个小集装箱,用户、楼上二楼是听不见的。它具备了在高密度城市下,向商超驿站各种各样的场景灵活运输装卸的可能性。这都是我们过去如何把自动化的网点、无人化的驿站,通过无人车加自动化装卸连接在一起,这都是我们目前研发的成果。
那么,我可以说在这个点上,我们遥遥领先。好,接下来我正式公布我们X3产品单次装载快递200到300件。载重500公斤,载核3m³,续航100公里。支持换电,自动驾驶设计时速50km/h。
它的优点是可以在机动车道,也可以在非机动车道,也可以混合编队行驶。那么好,我要公布它的路权:未来两年的路权场景是核心城市、高密度地区。
无人车和路权,相伴而生
到这里大家会发现,我每发布一款车型,我一定要发布它的路权场景。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个核心理念:无人车和路权,他们是相伴而生的,跟原来的各种各样的商用车,它设计时,有大有小的原因一样,其实它设计了不同城市的运营场景和运营路权的问题。
所以我们也一样,我们希望各位合作伙伴能够了解我们每一款产品。无人车并不是大了就一定技术先进,也不是小了就技术落后,而是你要设计它的大小和它的路权运营范围。
运营场景是什么?两个闭环在一起,最后才能够真正形成无人车的运营网络,这是新石器的理念。接下来我给大家分析几个不具名的案例。这是目前我们在各地已经实现的,那么第一个就是我叫做驿站直发。
就是刚才我说的网点实现了自动化分拣。无人化驿站,我们用X6的无人车,一天可以实现推送四趟,一趟单趟装载500票,可以串点两个驿站,平均一个驿站,装卸大概两三百票。单程可以覆盖十公里半径内的所有的驿站。一辆车一天可以运输2000票。运输成本可以节降50%以上,这是真实已经在发生的案例,那么五辆车呢?就可以满足1个1天一万票的网点、周边10到15公里,所有的驿站覆盖的需求。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实现全程的自动化,这是在快递行业,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复制的场景。
单票如果说能够实现自动化分拣,加上无人化驿站,再加上中间的无人车运输,我们现在可以核算出每票可以降低综合成本:两到三毛钱。这样的话就能给我们的小哥、网点老板带来更多的利益,带来更多的成本降低,大家知道快递行业一分钱意味着什么。如果能够实现一个两到三毛降本的可能性,那么这个行业会发生另外一次革命。
这是我们的第二个案例,这是某个生鲜平台。现在在深圳和杭州用了我们的无人车一辆车往前开4.5公里大概拉10单,一般是三个小哥的货;到了4.5公里之后,这三个小哥从车上取货,去送最后的500米。他们现在的统计数据,所有用了无人车的前置仓。平均订单量能增长30%。为什么?因为小哥以前要往返10公里取货,现在变成了往返一公里取货。时效提升了50%,用户体验变好,订单量开始增加。
这个市场有多大呢?其实大家可能都用过类似于某买菜、某团的产品,一天中国1000万单。这个市场接下来就会有十万台无人车的需求,因为我们核算过,大概一天一辆车100单,它的经济效益就是满足需求的。生鲜买菜的场景现在已经得到了验证,我再重复一下,第一个是快递的场景,我们已经验证开始在扩张了。第二个是生鲜买菜场景得到验证,开始扩张。第三个是夜间配送,我认为这是将来是最有潜力的一个市场。
什么叫夜间配送?我们在研发这么多年之后,我发现无人车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情绪价值,也不会睡觉。你给点儿电,它就24小时不停的跑。所以现在和我们合作的比较好的场景里头,我们会发现无人车在晚上9点后到凌晨6点,错开早晚高峰不停的运输,效率极高。尤其是当你运输大概十趟以上的时候,其他的运输就接近于免费了。
我们认为无人车的诞生以后,将来的快递、商超、批发市场很有可能出现一个夜间配送的高潮。包括我们现在跟很多城市在谈。各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开建开放夜间路权是非常容易的。他们认为,管理成本很低,而且价值很大,那我大胆的推断,今天是一个开始。
可能三、五年以后我们再看无人配送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一个领域,就叫做夜间配送,因为低成本、高价值、路权开放,非常好管理,会出现大量的行业物流场景开始朝夜间集中。我自己推断,这个即将随着无人配送的普及到来。
接下来给大家再报告一下,我们目前运营好的比较几个比较好的场景:生鲜配送、某家居店合作的门店调拨,看我们的车厢用叉车装卸是没有问题的,单程大概跑20到30公里,在他两个门店之间进行调货。最近,某家具店全球业务的负责人在北京给我开会,他们打算把这个业务快速引到国外去发展。以上是“多拉”的阐述。首先是无人车设计的理念和路权的结合,以及怎么样应用于场景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效益。接下来我介绍“快跑”。
做商用车里的“特斯拉”
这里我要向埃隆·马斯克致敬。我们一直遵循“视觉为主,激光雷达为辅”的技术路线,正在努力减少激光雷达在整个感知系统里的作用。因为我们认为特斯拉路线是正确的,它符合大规模商业化的需求,所以我们立志于做商用车里的特斯拉。
那么,具体怎么实现呢?我们现在车载传感器已经变得极简。至少在这个赛道内,我们是最简单的。我们只剩一颗旋转式的激光雷达,主力是12个相机,可以实现4600万的分辨率。
所有的数据输入到Drive Orin-X平台里,只用一颗芯片,它的AI算力有254TOPS。那么,怎么用这么简单的软硬件,实现这么复杂的自动驾驶功能。我们实现了「自我进化」、「双智AI」的4D One Model端到端架构的大模型技术,也就是和ChatGPT同源的大模型技术。我们前面通过摄像头为主的传感器、激光雷达、位姿传感器和定位导航传感器,把以视觉为主的数据输入到我们的大脑里,也就是我们端到端的大模型里,通过BEV解码器,自动生成障碍物、车道线、拓扑、占用网络、轨迹等所有的输入信息。
这个概念很好类比,就像我人看到这个路线,我就知道怎么走。其实你并没有思考,我一定要这样走或那样走。这就是一个拟人化大脑的感知。从拟人化角度来讲,我还有个小脑,为什么呢?就比如说“我走到这里,我要掉下去了,我不能掉下去”,但这我不会思考的。其实它是个小脑反应,我们是大脑和小脑搭配。那么小脑是干什么呢?防御性驾驶。
举例子,端到端的大脑让我去越过实线超车,那小脑会告诉他这个不行。还有AEB、AES、防碰撞系统、防滑系统。那么,大脑小脑组合,最后到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一个感知端到端,未来到4D One Model端到端的大模型体系。
那我们做这么复杂的算法,应用于商用车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刚才我说的能够极简化我的传感器系统,降低我的成本,它的好处还有什么呢?
大家可以看,这是一个大车拉一棵树。这个模型日常你是学不到的。激光雷达也看不到,端到端能感知到。这是夜间,地面反光有雨。摄像头看不见。端到端对障碍物、车道线以及对可行驶的区域是随时在线的,大家可以看那边有时速。这是昏暗灯光临时施工,有些无人车就会掉进去。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端到端大模型来识别。
这是在夜间长距离临时施工,无法识别这个障碍物的,其实就靠“占用网络”的结果,把它实时学习出来。这样的话,我的结论是它(4D One Model端到端架构)是个基石,它为什么说是个基石呢?100台车玩玩票可以,但如果真的要实现1万台甚至10万台无人车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的运行,端到端模型就是基础能力,实现不了就不可能实现规模化。
所以我再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已经实现了4D One Model端到端的架构,实现了全天候、全时段、全场景,在雨天、雪天、雾霾、夜晚、傍晚,尤其是逆光的时候,土路、窄路、过闸机......这些场景现在都能够很好的去解决它。
这里给大家说一个有意思的笑话,我也开某先进品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我还经常跟他比较,后来我发现呢,别的我不敢说,过闸机这件事儿我们做的比他好。为什么呢?物流场景里,小哥需要多次从物流场站出去,到小区,再到驿站,再回来。其实,过闸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过闸机对于端到端的视觉识别能力是很难的,因为闸机的台杆千变万化,甚至有的有广告,有的没广告。
这个时候通过普通的点云或者二维视觉识别技术,处理不了所有场景,我们在这方面训了很多数据。我们的数据可能比乘用车还多,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于抬杆的识别和通过抬杆的能力,比目前的乘用车的自动驾驶,尤其是最先进的几家,我们的表现也不差的。
给大家报告一下,这是我们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实现的比较好的几个场景。这第一个就是我说的抬杆,中间是我们在场站里头的60多辆无人车,能够在十分钟发出去,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调度体系,我们叫做“弹夹式装卸”。这里十辆车发了,同时十辆车补进去,大家看很壮观。
如何可靠?先进产线保障先进产品
我实现了快跑、我怎么实现可靠?因为咱们的小哥一定希望这个东西不要让我费心,就像三轮车一样简单可依赖。所以,生产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看看我们的工厂。全球到目前为止,唯一的自研无人车生产线。就像我刚才说的一个无人车产品。你要想做好。它不光是算法问题,你必须把它的“生产制造”研发出来,否则你没有办法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
做到“出厂即可用”,这里有几个核心点:
首先,这个无人车的传感器模块是我们自己组装的。组装的时候,我们做了个机密车间,能确保车与车之间传感器的制造误差不大于1毫米,角度误差不大于0.1度,而且,刚才大家看到有个机械臂,它实际上是做传感器的自动化标定。如果没有这个传感器做自动化标定,人工标定一辆车要1天的时间;我们实现了传感器自动化标定之后,5分钟标定一辆车。“模块式装配”,还有工厂的“MES系统”,最后实现模块化的生产。这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最后还有100%的下线检测,我们不允许任何一个问题留到现场。
如果任何一个合作伙伴发现我们的无人车现场有问题,我们免费拉回去给你换车,而且承担所有的损失。我们绝不会让你发现我出厂的车有问题,你要负责维修,这是我们不允许的。因为我一定要在下线的时候所有的车做100%的检测,把它的质量确保到现场可以用十年。我要按照这样质量把这个车给造出来。所以我们研发了所有从生产到标准化研发测试体系。整个闭环那么零部件测试有175项整车下线测试有679项。
我们的工厂有一辆车,两年前开始跑到今天,它的行驶里程已经超过了30万公里,昼夜不停,这辆车除了换胎之外,没有换过任何零部件,我们非常有信心的向大家宣布我们车辆的设计寿命是十年。这是我们获得的国内外各种各样的设计认证,包括我们现在不光有国内的,我们还有欧盟的(设计认证)。
所以,我们现在海外市场,比如说欧盟地区,在我们经过TüV 认证之后,接下来是可以去获取路权的,如果有愿意海外合作的小伙伴,可以找我们聊。先进产线保障先进产品,实现高品质量产。大家一定记住做无人车生产是研发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做到今天,已经可以实现10分钟出厂1台车,我们2025年的目标是实现产能三万台。
如何好用?傻瓜式部署
把它算法做好了,空间搞好了,这时候该交给用户了,那交给用户那要简单好用!一站式管理,傻瓜式部署。怎么实现一站式管理和傻瓜式部署?
大家都知道,无人车交付第一件事实际上是开箱、采图、制图、交付、验图。我们现在可以实现什么呢?给你一个程序,你自己规划路线。不用采图车来,无人车自己采,最后在APP上一键试跑,非常简单。它可以实现什么样的一个结果?最快一天完成部署。这是我们真实的案例,不需要单独的设备,不需要专业人士。我们现在已经在致力于培训快递小哥,自己能采图交付。这就说明我们的工具渐渐已经能满足各种需求,不需要一些特殊的技术能力,普通人群就可以使用了。
所以我们到今天为止,我们的自动驾驶里程已经达到了2068万公里,我们已经交付了2310辆车。已经交付了中国的93个城市,我觉得这是刚刚开始。我的总结是,今年2024年无人车跨过了千台级的市场。但是呢,大家还没有分出真正的高低来,明年2025年是万台级交付能力。看谁能完成,谁就真正的把这个赛道、这个市场建立起来了。
这是我们的一些用户反馈,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我觉得它不是一句今天我总结的话,而是我的一个目标。我们的整个团队其实不断的在朝“用户体验更好”这个方向研发。
那么接下来呢,我给大家呈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东西。我们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我碰到很多用户很担心的问我说:“哎呀,老余,我用新石器这个车又不是一年,我想用五年十年更长的时间,长期给我省钱,那你万一不见了怎么办?”我说哎呀,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后来我们自己内部就讨论了很久。我要给用户一个交钥匙的方案。我不能让他依赖我,或者我不见了,它这个车就停运了,这是不行的。
我们现在推出两套解决方案:第一套是给集团用户的,第二套给单个网点用户的,我们叫做一个是KA客户版,一个是网点客户版,我们保证今天交给你的所有的功能是终身可用的。显示器再迭代升级OTA,我不断改进我的功能、我的性能。这样的话,不管我是什么状态或者极端情况,今天断网了,你的无人车依然是可以跑的,这是我们今天郑重用户做出的承诺。我想请我的同事给大家展现一下我们现在全国无人车具体运行的情况,有请颉晶华。
颉晶华 新石器无人车联合创始人兼CPO
颉晶华: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我们的系统。这是我们真实在运营的所有车辆。自动驾驶的发布会很少会出现运营系统的演示。但是我们今天希望把新石器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所有人。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在座的所有人有没有想看哪个城市的无人车分布?我澄清一下,这都不是我请的托儿,所以我可以展现一下我们现在杭州的所有车辆。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在杭州部署的车辆。部署规模已经超过了200辆。而接下来,我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整个的部署规模会以几何形式快速增长。那我介绍一下我们的系统,我们的系统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左边的部分是一些运营数据。右边的部分是无人车的异常告警,而中间其实可以看到是无人车的实时运营情况。这是正在执行配送任务的一辆无人车。
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的系统里面会展现相关的运营信息,实时画面,包括我们整个BEV结果下的感知模型。这都是真实的正在执行任务的车,大家可以看到,这是现在的黑天时间,所有的场景,今天还有一些城市有大雾的情况。而这个系统在未来我们会全面开放,给所有的合作伙伴。让大家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余恩源:大家可以看,你要认领哪块区域,赶紧认领,因为有的区域已经很密了。苏锡常杭州到合肥,这已经非常密集了,上面山东正在快速发展,下面的深圳、湖南、湖北都在快速发展。
路权!路权!路权!
接下来我要报告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路权!路权!路权!其实经常有人问说新石器呢?你到底怎么定义路权?我们是这么定义的:有「铁牌」,才拥有真正的路权。为什么?它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决定你的生死。你要想长治久安稳定的运行,你一定要打通未来授予你铁牌这套体系。所以我觉得目前业内唯一的能建立的标准:是怎么样去获取铁牌。
当然,我也承认现在有的地方不适合发铁牌。比如说有些县级城市,它连管理体系都建立不起来,你怎么让它先发铁牌呢?那非常简单,你先去拿核心城市的铁牌,将来降维落地到其他城市,你不能不拿吧?所以我们到现在。我们拿到了这些铁牌。大家注意一点没有?绝大部分是001。这个背后代表的是,我们正在建立一个体系。
有了这个体系之后,我们就可以降维“攻击”低线城市和县域,让它复制这套体系就好了。这个体系现在最后我们已经实现到什么程度呢?这些区域,目前点亮的基本上都是我们以省级单位开始获取路权的。
新石器已获得21个城市公开道路路权
我有信心说:到2025年300城落地。我需要合作伙伴们,生态合作伙伴们一起来,这件事情。那好,方法是什么非常重要。这是我们现在和北京、杭州已经开发的,即将上线的系统。叫做“路权电子化申报系统”。就是未来我们和深圳等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参与共建这个系统,我们希望从牌照的申请、路线的申请、路线的更改、交警的管理到事故的处理,未来是一个电子化的平台,再从大方面讲,我们再把它并到终端智驾,并到智能网联平台,我们把它并到这些公共的管理能力里。
一旦实现这样电子化的管理,那么我们就和政府的管理部门、发放牌照的部门,和交警部门就连接在一起了。只有实现这样一套系统,才可能实现一个城市里上百台,上千台(无人车)发放牌照申请路线,规范化管理,平稳长期的运营无人车系统。这是最关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