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纵横十余省,最终到达陕北,完成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铭记长征精神,引领中通发展!中通之声推出“长征路上中通人”系列采访,让长征沿线的优秀中通网点,分享自己快递征程上的故事和感悟。
“黔货出山”会师“快递进村”
“二六军团,历尽艰险。木黄会师,三军欢唱。八千健儿,挥戈东向。抚今追昔,怀梵净山。”
萧克上将为红军“木黄会师”的题词如今依旧在梵净山下传颂——1934年10月,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省铜仁印江市木黄镇会师,这也是红军长征路上的第一次重大会师。
吴家勇为村民算收入账
走近印江,抚今追昔。中通印江县网点负责人吴家勇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崽,2012年5月1日,他开始经营印江县网点——这12年来,他在网点和田间地头“两点一线”,不仅是一名快递“老兵”,更是带领村民垦荒增收的开拓者。
12年时间,印江中通团队扩充至86人,日均发件量从5票到3000余票,藠头、辣椒、南瓜等农产品发货量占比30%——落在纸面上的几个数字,背后是由“黔货出山”的公路和“快递进村”的小道交织而成的一张网。在这张“网”上,吴家勇和团队传递着“黔货出山”的第一棒,也接过了“快递进村”的最后一棒。
印江县网点员工参观“木黄会师”纪念馆
农业+电商+快递
黔货出山一步到“胃”
菜中有奇味,藠头似灵芝。八月烈日下,在印江两河村藠头基地,当地村民背着一满筐藠头,主播就地面对镜头介绍产品,快递小哥打包装箱,一幅劳作图景展现出乡村的蓬勃生机,也吸引不少观众涌入直播间。藠头刚上架,立刻被抢购一空。
在贵州印江县两河村这片占地300亩的种植基地,几年前还是荒芜的闲置土地,但现在通过“快递+电商”的发展模式,俨然化身为一方沃野——在保障藠头走出贵州的路上,中通人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吴家勇帮助村民打包南瓜
2020年初的鞭炮迎来送往,面对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吴家勇下了一个决心——我能不能把乡亲们留在家乡就能赚钱!于是,他开始选择与电商合作,种植销售农产品,开启“创造需求”之路。
从前吴家勇曾通过快递帮助村民运输农产品,但在新形势下,必须从“派送包裹”拓展到“制造包裹”。“传统的快递模式仅仅是揽收+派送的模式,但我认为快递是可以打通上下游发展的。合理利用当地资源,通过农产品种植、销售、运输化解区域问题,我们能够创造机会,‘制造’更多包裹。” 吴家勇说。
梳理流程、招募人手、商谈合作……吴家勇和团队四处奔忙,研究推出订单农业模式:种植基地提供种子、电商平台负责销售、快递公司进行运输。
这一发展模式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和顾虑,很快几十号村民来到基地,耕种藠头。经过四年发展,类似两河村的种植基地在印江县一共建立了7个,共计2000亩。除了藠头,还种植南瓜、辣椒等,带动村民70余人就业增收。
“目前,印江网点一天能发出5000单藠头,为了更快更好地将农产品送到客户手里,我们积极扩大产能,现在共有7台流水线,新增了15名分拣人员。”提到这里,吴家勇很自豪,“黔货出山越来越快,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参与其中,让我成就感满满。”
建立71家兔喜末端
打通进村最后一公里
“快递人,就是要让包裹能出得去,也能进得来。”在打通“黔货出山”的路径后,吴家勇开始考虑如果让“快递进村”的路更加顺畅。
这时,依托中通的平台优势,吴家勇决定打造兔喜生活+门店,不断织密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目前印江网点已建立了71个兔喜末端服务点,其中城区25个、乡镇11个、村站35个。
印江当地村镇兔喜驿站人流如织
在兔喜门店取件、购物、寄件,已经成为了镇上居民的生活习惯,印江木黄镇兔喜门店负责人介绍道:“相比普通的乡镇超市,每天600个入库包裹带来了额外的人流量优势,村民取快递的同时都会买一些商品,日均利润在1000元左右。”
而在印江县各村落,村民收取快递的时效以及人工成本等问题一直烦恼着吴家勇。在贵州中通年中工作会议上,兔喜快递柜的介绍让他眼前一亮。会议结束后他立刻走访网点,分析整理现存难点: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人口密度低……这些痛点,都能通过兔喜快递柜的投放迎刃而解——提高投递效率、用户取件方便、降低丢失风险。他当即决定投放20组以上。
“我们的使命是——在印江这片土地上精耕细作、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就像红军木黄会师,将两股力量凝成合力。在派送好包裹的同时,摸索出一条持久性的快递有效循环机制,让更多印货出铜、黔货出山。”站在丰收的田地里,吴家勇满怀信心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