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降本、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应对人口红利减弱……2月25日-26日,由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2023(第十五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在南京空港经济开发区(江宁)举行。会上,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分享了现代物流“大动脉”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尽管受国内国外多重影响,2022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总体实现平稳运行: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47.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4%。全国A级物流企业超过8600家,中国物流50强企业收入合计近2万亿元。全国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达2553家。全国网络货运平台总数达到2382家。2022年全年中欧班列开行1.6万列、发送16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和10%。
2023年开年数据也打出“开门红”:2023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回荣枯线以上。
“一系列数据标志着经济回暖势头开始出现。物流业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何黎明在发言中指出,但也应看到,2023年中国物流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经济运行总体回升,预计产业物流、居民消费和进出口物流需求将出现较快复苏势头;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全社会对物流供给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何黎明认为,物流业应围绕着产业集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对产业基础设施进行调整布局、升级改造;同时,要深度融入到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以及金融服务业中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物流业数字化、国际化、绿色低碳化将是大势所趋。“也应注意,物流企业将面对高成本、低收费、优服务、强竞争的市场环境,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弱,这些都是对行业提出的挑战,要着力提质、降本、增效,由低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向专业化、全程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商转变。”
“当然,随着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的落地见效,相信物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恢复性增长时期。”何黎明建议,应引导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快境外物流网点铺设,深化与国外物流企业合作,紧密融入国际物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