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把“多多买菜”的快递放到了菜鸟驿站里,拼多多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近日,长达两年多的“菜鸟驿站与多多买菜之战”暂时落下帷幕:近日,浙江省高院对菜鸟网络诉拼多多不正当竞争案作出终审判决,多多买菜因侵权等原因,被判赔偿菜鸟网络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00万元。
关于二审胜诉一事,菜鸟方面表示,正在了解此事,尚无法给出回复;另一方,拼多多正在准备提起再审。
这起官司具体要回溯到2022年。在当时,多多买菜传出开通快递代收系统服务,而菜鸟方面高度警惕,禁止驿站使用多多买菜软件系统。今时今刻,暂时胜负已分。但回首来时路,激烈交手的拼多多和菜鸟都已物是人非,时代的印记也被折射其中。
针锋相对 双方各执一词
两年前,当时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业务如日中天,意气风发,打出明牌,要进军快递代收业务,代号“多多驿站”,并与通达兔、邮政等快递企业打通系统。
同时,多多驿站祭出强势的补贴措施,不仅免除信息费与软件使用费,首批入驻站点可连续获得三个月补贴,包裹出库量达标后,站点还能获得额外补贴,并且额外补贴的起点并不高。
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好多末端驿站跃跃欲试,敏锐的阿里和菜鸟迅速反应。要求与之有合作的菜鸟驿站们禁止接入多多买菜等第三方代收服务系统。一经发现,菜鸟有权与驿站终止合作。菜鸟的逻辑在于,既然是菜鸟驿站加盟商,就应该用菜鸟的代收系统。
根据被公布在网络上的判决书显示,菜鸟代理律所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辩称,菜鸟网络、驿站、供应链共同经营菜鸟系统,进行了大量投入,是末端物流系统的经营者,享有竞争性财产权益。
而多多买菜的业务是“寄生”,是对菜鸟系统完整性及正常运营的破坏,有悖公平、诚信原则和商业道德。此外,多多买菜末端物流系统中使用了“菜鸟”“菜鸟驿站”等标识,造成商业混淆,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而拼多多代理律所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则认为,多多买菜只是提供第三方代收软件系统,并不与末端门店形成加盟关系,跟菜鸟的经营模式不能混为一谈。并且将这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公共服务站纳入菜鸟的商业模式内给予竞争性保护,限制它们自由选择管理系统的权利、侵害自由经营权。
拼多多代理律师认为,站长做多多买菜代收,没有对菜鸟业务有实质性的不利影响,既方便用户一次性解决多个需求,也能帮站长增收,是一件有利于用户和站长的多赢之举。
时过境迁 末端江湖已变
从被公布在网络上的浙江法院判决来看,其支持了菜鸟的辩护意见。判决书提到,多多买菜在各个渠道的门店名称、图示、甚至是门店交接单中,均使用“菜鸟”“菜鸟驿站”标识,致使消费者、经营者、快递员误认为多多买菜系统和菜鸟系统存在特定联系,构成混淆行为。虽然这些信息都是经营者自己填的,但系统归拼多多管,拼多多负有较高的注意义务。
判决书还指出,多多驿站悄然入驻,实质性侵占了菜鸟已有的竞争优势,不正当增加了自己的交易机会和业务收入,还给菜鸟造成了额外的经营损失。
事实上,菜鸟驿站在加盟入驻时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就提到了不允许使用第三方收件系统。现在留存、查询取件码的权限掌握在菜鸟手中,而非代收点或者快递公司。
但关于菜鸟禁止加盟商接入“多多买菜”的行为,是否涉及“二选一”,在法律界本身就有争议。有律师认为,菜鸟此举是对旗下站点的正常管理,这就好比茅台禁止其经销商销售其他竞争者的酒水一样。
事已至此,无论菜鸟与拼多多还有怎样的不甘心,对于两大巨头来说,早已物是人非。而末端的生态似乎并没有大的改变,随着巨头加速争夺,快递末端门店的生存空间持续遭到挤压。
彼时,2022年,社区团购刚刚经历一轮洗牌,而多多买菜作为为数不多留在牌桌上的头部玩家,被拼多多给予高度重视。仅2021年一季度,拼多多在多多买菜上的投入就高达60亿元。
而如今拼多多的战略重点,则从国内转移到了国外,不少“多多买菜”的核心员工、采购,均已经被抽调到了包括海外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团队。
菜鸟同样经历的更多,阿里拆分“独立”后的菜鸟估值1850亿元,并很快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率先完成上市的业务集团。
2024年3月,菜鸟的上市之路戛然而止,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随后,阿里巴巴以0.62美元/股的价格回购菜鸟股权,菜鸟估值约744亿元,较独立IPO时期已经腰斩。
与此同时,今年3月快递新规出台后,快递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将快递投柜投站,再加上驿站一直没找寻到有效性商业模式,末端驿站之争将就此告一段落。
一言以蔽之,枪响之后没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