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抖音)洽谈收购饿了么的传闻,从需求,及软件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都存在收购的可能性,但在实操层面,也要看价格与附加条件。
子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来,软件业,尤其是做消费互联网的软件业一直呈现出“赢者通吃”的行业发展特征。
这个领域缺乏差异化空间,它不像线下,一家门店只能辐射周边一公里,甚至几百米范围的人口。现货的经营方式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门店面积一般就几百平米),只能陈列有限的商品品项数,由此,门店与门店之间总有空间去找到彼此之间的差异。
基于软件做零售则打破了时空限制,一个软件理论上是可以辐射到全国人口,甚至全球人口。它也可以放进无穷的商品,把一个地方的商品带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去竞争。
因此,在没有地域区隔、时空区隔的情况下,软件业的竞争呈现出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特征。而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特征带来“赢者通吃”。
就像真实的战争一样,凭借地形地貌优势,每个国家都可以对外宣称自己陆军的强大,但全球200多个国家,却没有几个国家敢拍胸脯说自己是海军空军强国。因为天空与海洋对于交战双方是对等的,处在同一片天空与同一个海平面上,彼此没有差异没有区隔,也没有太多地形障碍与优势。那么,海空军的竞争就会走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竞争。
以此维度来看饿了么的发展,可以发现,整合是有可能发生的。
首先,从资本角度来看,饿了么长期面临着亏损问题,在存量市场竞争环境下,其要维持市场份额,或者提升市场份额,都需要大投入。
阿里近期的“一拆六”实际则将饿了么抛向了市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有能力且有意愿投资饿了么,恐怕只有抖音等少数几家企业了。
而具体来看,只有抖音有可能大幅“增值”饿了么。
一方面,字节跳动是当下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的前两家企业,比阿里集团高,而市值意味着融资能力。
另一方面,资本投向的一大方向是提升单量与市场份额,只有足够大的单量才能为后端技术带来更大的应用空间,与更低的应用成本,进而支撑起技术研发。
而抖音的流量比阿里大,尤其是在年轻消费人群中,外卖、团购的主体用户群则都是年轻人群。这也是阿里过去做饿了么的一个难题,它给不了饿了么大流量。
其次,来看技术能力。
阿里传统是做中心化的技术架构体系,在货找人、“推荐”、分布式AI领域是滞后的,其相关的技术储备与应用水平并不是这个行业里最领先的。
而饿了么所做的本地生活业务又是分布式的业务架构。
所以,从软件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以上的两点显示,饿了么在阿里手里要做出太大价值,是比较困难的。
那么,“卖掉”,或引入能把饿了么价值做大的投资者,有可能性。
这一两年来,饿了么似乎也一直在谋求资本操作,一段时间来,它想提升单量规模,并力图与美团做差异区分。
“饿了么要做轻资产模型,与美团越来越重的‘重资产模型’产生一些差异,如果两者的模型是一样,那么,市场就会按订单规模与市场份额来估值,饿了么的市值就会更低。”
绯闻
绯闻的另一端是字节跳动(抖音),抖音有没有收购,或投资饿了么的需求?
《商业观察家》认为是有的。但多大决心可能取决于抖音在本地生活市场中的定位与目标。
本地生活市场,尤其是外卖与即时零售领域,抖音目前是缺乏大力整合中小商家的基础设施与生态能力。
它有人流,但缺足够大的商流、物流能力。
具体来说,它的团购券业务、外卖业务当下的客户多是连锁企业、有一定业务规模的企业,但规模更小、且缺乏数字化能力、同城配送能力等小微企业,在抖音上,则相对并不多。
为什么相对不多?
你需要有一套基础设施来让业务更低门槛化,才能大规模整合中小商家。中小商家的整合能力是平台的核心能力。尤其是小微企业,它是平台构建起差异化能力、用户活跃度等的核心支撑。
而即使是1小时达的即时零售业务,抖音目前的业务模型也都是做商家自配模型,但能自配的商家是有限的。
所以,《商业观察家》认为,饿了么之于抖音会有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是基于“服务”来构建本地生活的基础设施、生态网络。
本地生活的核心是做服务。这个领域,倾销的“商品”其实是服务。美团的商品、外卖价格并不便宜,但美团提供的配送服务一定是最快的、最稳定的。
这个市场,如果没有服务能力的提升,不能提升既有的服务水准,可能是吃不开的。
由此,尽管规模相对较小,饿了么还是有一套同城配送网络,可以提升抖音的配送服务能力。
饿了么也有一点客户资源与连接能力,有助于抖音更好地切入到中小商家。
由于本地生活市场的中小商家普遍“寿命”较短,像餐馆的生命周期一般就在1.5年左右,这背后就需要养一套招商体系,来不断跟进新冒出来的中小商家。那么,就像配送网络,自己单独做一套,很多时候可能也不如整合一套划算。尤其在业务导入期,需要给每个商家补贴来让商家“愿意”做抖音,这也将是百万级的商家补贴,成本很高。
这些可能构成饿了么之于抖音的吸引力。
但这种吸引力能不能产生“行为”,可能也不一定的,还需要看其他因素。《商业观察家》认为,还需要看三点。
1、战略。
饿了么还处于“失血”状态,接下饿了么,会不会“拖累”抖音,进而影响到AI等前沿领域的布局与投入能力,可能会成为一个考虑因素。
毕竟,字节跳动与阿里集团也存在很多交叉与竞争。
2、增量价值。
如果是单纯的“耦合”性交易,就是买一个能力买一个产品来做加法,是有风险的。
有可能搭建成“草台班子”。
同时,做了这个加法,在规模体量上也不是行业第一,这个领域有市场份额更高的玩家——美团。
所以,关键在于交易能不能产生增量价值,即两者的融合是基于一个更高产品形态设想下的驱动,能满足以前满足不了需求。
这块,要看抖音在这方面有没有信心。
3、支付。
就是谁控支付环节?谁控最终的交易环节?
交易本身(进销差价)很难赚钱。基于交易带来的“地产”增值(流量数据变现),金融服务潜能却利润很高。
由于支付是一整条产业链的最终价值实现环节,它有分配整条产业链利润,及调控产业链布局的更大“权重”。是各大平台之间的必争之地。
微信支付之前大量投资线下超市等渠道,为的就是买一个支付“入口”。
现在,如果要交易饿了么,抖音与阿里在本地生活市场的支付“入口”就混在一起了,利益如何切割、如何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