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诉扰民无奈搬离,露天快递网点何时有个家?

来源:亿豹网 2025-10-31 17:44 手机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近日,上海一小区底商内的快递网点,遭业主吐槽噪声污染,被迫搬离的消息,引发新一轮关于快递网点在大城市安身的讨论。


随着业务量的迅猛增长,快递库房、快递驿站被投诉扰民的情况屡见网端,刨除业务属性的因素,即便网点找到合适的操作场地,被迫频繁搬家也成为家常便饭。


收快递已成国人“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后第七件事,为何偌大个城市,容不下一个小小的网点?


露天搭建雨棚操作


先来看看上海这个小区的情况,大同花园小区建成于1999年,有十多幢高层居民楼,其中2、3、4、5这四栋楼底层为商业用房,一直对外出租,目前开设有房产中介、咖啡店、美容店等。


1761899798196482.png


然而,转折发生于快递网点搬进来之后,小区的宁静被彻底打破。业主反映,每天运送、装卸货物的噪声此起彼伏,搅得居民不得安宁。更让人担忧的是,快递站内还有人员居住,甚至给电瓶拖车充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意识到问题后,网点为了不打扰居民休息,选择在人行道上卸货,等到早上,再用电瓶拖车“接驳”。即便这样,业主也反映,车轮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声音特别尖锐刺耳,并且作业近2小时,沿途经过五六栋居民楼。另外每天车辆来回穿梭,给小区交通秩序带来混乱。


今年以来,居民们多次与快递站交涉,要求对方搬离小区;同时向居委、街道等部门反映,希望整治站点违规行为。物业也采取措施,严禁卡车深夜进入小区卸货,要求站点早晨7点半后才能运送货物,房东也松口,要求网点月底前搬离。


亿豹网了解到,类似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在选址时,网点都希望选择靠近服务范围的位置,一来能缩短快递员派送路程,减少交通事故风险,同时可以提升配送时效,稳定服务质量。


在一线城市,这样的库房几乎无处寻觅。由于中心城区缺乏物流用地规划,很多网点无奈将库房搬至数十公里之外,有的小哥每天骑三轮车甚至来回跑近百公里,不仅降低了配送时效,更大大加剧了交通安全风险。


1761899817762400.png


还有一些网点,无奈选择在立交桥下、废弃大院、或露天停车场搭建雨棚操作,尽管这些地方条件十分简陋,但同样需要缴纳高额的房租,冬冷夏热的恶劣条件,也进一步加大了小哥的流动性。


呼吁尽快纳入规划


由于网点库房经常面临投诉,或场地没有手续等问题,网点被迫搬家成为常态。“辖区没有合适的库房,只好租了五个露天车位当作临时分拣场地。”北京三环内一位快递网点老板无奈的表示,最近三年他们搬了三次家。


不断搬家,成为蚕食网点利润的重要原因。包括搭建、装修在内,再加上自动化分拣设备的拆装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北京网点表示,每搬家一次,加上由此导致的考核罚款在内,都要损失十几二十万元。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并且是行业的共性问题。越来越昂贵的用地成本,愈加严格的政策管制,让网点仅靠一己之力难以解决库房问题。


1761899845588942.png


亿豹网发现,由于场地面积受限,快件杂乱无章地分拣,不仅容易产生扰民现象,也容易导致丢件,产生纠纷,影响服务质量提升。意识到问题后,总部也在积极协助网点渡过难关。


比如圆通在京沪等地,以总部的名义租赁一块较大的分拣场地,并命名为城市服务中心,再分割给附近的网点使用。但这样的场地并不好找,也无法满足所有网点的需求。韵达通过网格仓、分拣前置等手段,也在寻求解决思路。


快递网点用地紧张的背后,一方面是业务量迅速增长导致的库房需求激增,另一方面也与城市用地规划有关。随着各地城区空间不断拉大,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规划未能同步协调,导致末端网点建设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并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存在多年没有解决。


北京也在不断探索,12月1日,修订后《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将正式实施。其中要求,增设电动自行车停车及充电设施指标,对小区出入口共享单车、临时车辆停放提出解决措施。同时,增加快递柜、快递处理场所等末端物流设施。


按照规定,在投资建设责任方面,这些物流基础设施原则上由建设单位投资建设,除商业设施外,建成后应无偿移交政府相关单位,鼓励市场主体参与运营。


MORE+深度聚焦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