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 瘦身增绿”,成为当前快递包装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8月18日,《焦点访谈》推出专题报道,将目光投向物流行业在包装领域的探索与成果,报道了企业如何积极践行瘦身减量路径。
以下是《焦点访谈》节目对京东物流的报道及截图:
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50亿件,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让快递包装“瘦下去”“绿起来”已迫在眉睫。目前,在末端回收上,主流电商及物流平台正致力于建立覆盖全国的快递包装回收网络,在经营网点、社区、学校、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回收点,并通过给予消费者积分、优惠等奖励方式提高包装回收率与循环利用率。
除了“绿色化”与“可循环”这两条发展路径以外,《快递暂行条例》还要求包装的“减量化”,降低包装材料的使用总量。位于北京的一个大型物流中心,每年有超过10亿件的包裹从这里发出。
△ 京东大兴亚洲一号智慧物流园区
京东物流设备规划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常用的三号纸箱为例,以前用的和现在用的能差到25%。这家企业通过用材的结构设计进行减量,重新设计了30款,纸箱一年用量11亿件,减少用纸量1.2万吨,一年内企业综合降本1亿元以上。
△ 京东物流设备规划负责人章根云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快递包装废弃物总量将近2000万吨,导致生态压力持续攀升,因此减量化势在必行。减量,就是紧扣每一个细节。比如,为数万种大小不同的商品找到最匹配的包装箱,就是工程师们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工程师们不仅通过算法来寻找最匹配的包装箱,而且为了减少纸张的使用,他们还重新解构了包装材料。
京东物流绿色包装实验室工程师:“正是因为我们的量很大,所以需要从每个细节上去进行减量。包括从整个包材的设计,以及大数据算法,都是为了从全链条实现减量。”
仅仅通过重新设计,就能有如此明显的效果,可见挖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根据《快递暂行条例》,国家鼓励推动企业优化包装设计和流程,减少包装物使用量。此外,还明确快递企业与商品生产、电子商务企业协同发展,推广商品原装直发模式,减少包装层级和材料浪费。
《焦点访谈》的镜头,揭开了京东快递箱变“轻”背后的科技与决心。从一枚纸箱的革新到包装全链路的协同,京东物流以多年深耕证明:快递包装的“瘦身”之路,是算法的智能,是材料的优化,更是将绿色理念融入每一个包裹的执着。每一次尺寸的精确匹配,每一次结构的减量设计,都在为生态减负,为绿色加码。正如报道最后所说,“快递业逐‘绿’而行,我们的生活也会有更多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