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越打钱赚的越多!背后有何盈利真相?快递行业究竟谁家最能挣钱?

来源:运联智库 2025-05-22 14:59 手机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快递物流领域,价格战早已常态化,甚至根本停不下来。


而与之相反的,却是快递企业们的钱越赚越多! 


根据上市快递企业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财报数据,即便是10%的降价幅度下,净利润也能够达到10%以上的增长。有的,甚至还赚得更多。


这一看似违背常识的现象,却深刻反映出快递企业竞争的本质:极度依赖规模效应,而获取规模的最直接方法就是价格竞争。


数十年的厮杀,形成如今的快递头部巨头格局。此时,虽当年的血雨腥风早已伴随行业的发展和成熟成为过去式,但是,几大快递企业从始至终都未停止通过不断的价格手段“试探”对手,以获取市场份额。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试图通过对比五大加盟制快递企业——极兔速递、中通快递、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速递的财报数据,来揭示快递价格竞争背后的盈利真相;


以及,当快递价格越来越低,极兔、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究竟谁最能挣钱?


快递价格还能多低?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快递业务量突破1750.8亿件,同比增长21.5%;快递业务收入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千亿件规模下,平均快递单价则跌破9元/件:2024年度全国快递平均单价8.01元/件,相比2023年下降了12.3%。


从更长周期来对比,更能站在行业整体的角度明显感觉到这种快递价格逐年下降的趋势。


1747897115301903.png


而从A股三家上市快递企业每月公布的快递经营数据对比来看,2024年各家年末的单票收入都要比年初有所下降,其中韵达的降幅达到10%,7、8月份甚至低于2元/票。


可以看到,“通达系”快递价格平均水平都在2元上下以分为单位徘徊。


为了争夺市场,各家快递企业势必要不停“出血”,这也能直接从最近几年各家的快递单票收入变化中看出。 


尤其是近三年,基本都是下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申通、韵达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相比2023年,申通、韵达2024年的快递单票收入分别下降了8.09%和12.29%。


1747897173200737.png


那么,快递价格究竟会不会继续下降?还能降到多低呢?


快递企业越来越挣钱


如此低价的单票收入水平下,各家快递企业还能不能挣到钱?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越挣越多!


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利润水平,正是他们能够持续“价格战”的底气。


从最近一年的数据对比来看,2024年极兔速递(中国分部)、中通快递、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速递的利润增幅分别达到1291.16%、11.93%、199.55%、6.64%、18.26%。


分开来看,2021年至2024年间,“通达系”企业的盈利指标基本都实现了正向增长,中通快递甚至在去年创造了百亿元净利润,申通快递去年则比2023年多赚近2倍的净利润。


1747897210768140.png


而极兔既是新参战者,某种程度上又是另类突破者。


自2020年3月进入中国后,极兔先后于2021年12月收购并全面整合“百世快递中国”、2023年5月收购了“丰网”。依靠网络的自然增长以及这两笔收购,极兔快速在中国跑马圈地,包裹业务量、盈利水平均得到快速增长。


2023年,极兔中国分部首次实现经调整EBITDA转正,录得2.15亿元;到了2024年,这一指标则增长了13倍达到29.91亿元。可以想象,到了2025年末,极兔中国分部很可能在盈利水平上实现更大突破。


1747897239108278.png


而到了那个时候,极兔、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的利润水平究竟如何排位,或许有了新的参考。


规模、规模还是规模


为何价格越来越低,快递企业依然能越来越赚钱?


最主要的,除了规模还是规模。


还有一个,是除了价格竞争外的另一个快递行业共识:持续进行运营环节的优化,以降低成本。


包裹量极速增长,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这是根本,成本也因此被摊薄;保持单票价格略微下降的同时,借助运营优化实现单票成本的减少,在极大的规模效应下提升单票经济效益。


这便是“规模”的奥秘。包裹更多,收入越多,利润越多。


1747897313512284.png


还拿极兔来说,无论是收购“百世快递中国”还是收购“丰网”,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快速实现规模扩张。


2024年,极兔在中国的包裹量由2023年的153.41亿件增加了29.1%,达到198.01亿件,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1.3%;收入由2023年366.05亿元,增长22.16%至447.17亿元。


1747897344215462.png


快递行业激烈竞争仍然存在。对于单纯以快递为主的几家加盟制快递公司,若想维持市场份额,必须找到改善业务结构的方式、拓展其他高价值业务,才能摆脱对“价格战”的依赖。


你又是怎么看待快递价格战的?


MORE+深度聚焦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