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五省通衢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个是江苏向海发展“蓝色板块”的重要一极,均为全国交通枢纽的徐州和连云港,有着雄厚的物流资源,也创造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今年以来,两地互动频繁,重点推动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和连云港港联动发展,在新起点上共建“一带一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项目。截至6月3日,今年徐连海铁联运总开行量达880标准箱,同比增长约50%。
不是每个海港都紧挨铁路枢纽,也不是每个城市都紧靠出海口。在不过200公里的空间距离内,两港陆海联运,徐连“双剑合璧”,努力把枢纽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江苏北翼打通面向全国和全球的东西双向开放通道。
提速提档
两港联动合打陆海“王牌”
5月30日,徐州铜山站,81704次徐州至连云港海铁联运点到点直达班列鸣笛西行。约12小时后,这趟满载着工程机械配件、三轮车、轮胎等“徐州货”的列车到达连云港港,在途开行时间比过去散列发送缩短约18小时。
4月以来,这样的直达班列已开出5列。提速背后,源于货源的相对充足。过去向连云港的班列主要以零散发运方式开行,途中要进行多次编组,拉长了运行时间。今年,徐州陆港运营公司积极开拓市场、组织货源,在货运量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向铁路部门申请开行点到点直达班列,保障了出口企业及时装船发运。
铁路和海港分别是徐连两地手握的“王牌”。依托海铁联运,徐州主打4条出海线路:宁波、连云港、上海、青岛。不过从以往的发运体量来看,距离徐州最近的连云港线路并非主力。如今,徐州与连云港加强联动,“好邻居”共谋大市场。
4月20日,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同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协议,围绕业务联通、平台联建、产业联动三方面,达成10项合作,合力打造双向开放新高地。
“我们将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有力支撑徐工国际化布局和连云港港‘区域性滚装件杂货进出口集散中心’建设,实现合作共赢。”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港务分公司副总经理彭桥说。今年以来,已有1100多台徐工机械设备从连云港出海。连云港港提供了两万平方米的专用中转场地,还优化了优先靠泊作业,保障装卸效率。
“通过与连云港港合力打造‘中欧班列+海河联运’全程运输、海铁联运‘铁路箱下水’运输等新模式,实现徐连内陆沿海双向贯通、联动发展。”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交通物流部部长陈龙说,同时与徐州铁路货运中心、连云港港口集团合作常态化运行“一单制”海铁联运,形成淮海经济区东向出海的陆海新通道。这意味着,徐州铜山站成为全球航运的起运港,可签发“一单制”海运提单,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真正把出海口搬到了徐州“家门口”。
在稳固徐连班列的同时,连云港港正谋划服务再提档。研究“小班列”运行模式和定制差异化支持政策,降低铁路装卸费,促进双向重流运输,提高海铁联运时效性和经济性;协调引航、海事等口岸单位,在大型船舶进出、超等级靠泊、内河航道升级等方面争取海关支持,提高口岸服务环境和质量。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龙表示,今年围绕“资本合作+业务联动”,全面加强与徐州地区港航陆贸、厂商客户等企业对接,拓宽“公铁水”多式联运网络,探索“多维度”合资合作空间,完善“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全力打造徐州地区首选出海口。
破题解难
多式联运放大枢纽优势
在全国物流的“大棋盘”上,徐州和连云港地位重要,分别为陆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记者了解到,虽然徐州和连云港的交通枢纽功能较强,但枢纽经济还有待加强。比如徐州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明显高于全省和周边。
如何放大枢纽优势,壮大枢纽经济?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是重要手段。徐州提出打造成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竞争力强的枢纽经济要素聚集地,推动徐州由交通枢纽向物流枢纽转变、区域枢纽向国际枢纽转变。去年,随着30万吨级航道全线开通,连云港港作为国际枢纽港地位更加稳固。今年,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指出,巩固拓展以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为支撑的亚欧陆海联运出海口。
“随着市场货源进一步开拓,争取在年内实现徐州至连云港海铁联运周班快速班列的稳定开行,进一步提高运输时效、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集聚。”徐州陆港世联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凯说,他们还积极推动港口堆场与铜山站堆场的功能联通、信息互通,实现港口集装箱在铜山站提、还,吸引更多货物通过徐州至连云港出海。
联动联运,满盘皆活。徐州向东,可从连云港驶向浩瀚海洋;连云港向西,能从徐州通达广袤腹地。从全省来看,无锡新安港、江阴港、宜兴港在上个月共签港口集装箱联盟战略发展框架协议,落子“江海河”联运,迈向“百万标箱”强港目标。无锡提出“双联双提”,全力推进多式联运、多港联动,提升物流供应链驱动力、提高城市产业链竞争力。目前,江苏稳定运行的多式联运线路有100余条。根据有关方案,到2025年,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形成6个以上铁水、公铁、空陆等不同类型的多式联运货运枢纽。
从海铁联运到海河联运,徐连用好资源,加大布局。连云港兼具国际枢纽海港和内河二级航道优势,通过内河航道与长江、京杭运河、淮河等国家主要干线航道相联通。截至2022年底,连云港航道通航里程约1100公里。2018年7月1日,连云港港开通徐州至连云港的内河航线,开辟了徐州地区货物经内河运输出海的新通道。
不过,一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这条航道需要从淮安进运河、长江,但近年来受到船闸大修期和横穿航道的新沂河泄洪期叠加影响,每年有接近3个多月无法通行。“现在从淮安绕路至徐州,即使是优先过闸的集装箱船,最快也需要5天时间。”连云港新云台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斌说。
问题正得到解决。5月15日,宿连航道二期工程连云港段首根钢板桩试桩成功,标志着该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根据规划,到2025年,宿连航道将实现三级航道全线贯通、二级航道预留到位。
“宿连航道通航后,与徐州的内河运距将缩短至200公里以内,2天以内肯定能到。”刘斌说,徐州作为制造业大市,货物种类多,他们计划今年下半年集中走访徐州企业,抓住全新的发展机遇。
加大开放
协同发展助推苏北崛起
两座港的联动,更展现两座城的协同。4月,徐州党政代表团赴连云港考察学习。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两地主官的意见一致:打造区域协同、陆海统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典范,携手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对于徐州和连云港,江苏有很大期待。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信长星参加徐州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徐州要在高水平开放上有更大担当,打造江苏东西双向开放的枢纽门户。信长星在连云港调研时强调,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
加大开放,必畅物流。环视徐连周边,物流强手如云。徐州向北不到200公里的山东临沂,是“中国物流之都”和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去年的物流总额达到8500亿元,并开行至日照的海铁联运班列。安徽合肥国际陆港先后开出“合肥中欧班列+”芜湖、蚌埠、黄山等城际定向班列。
在苏北版图上,从“竞”向“合”,各张“王牌”组在一起,同样成“王炸”。徐州陆港和连云港海港,是两地加大开放的最强平台,也为周边城市提供便利。再加上淮安空港,江苏打造的综合货运“金三角”已然形成。2021年,江苏出台《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强化运河宿迁港和“金三角”的联动发展。“四港联动”的新格局,更为苏北发展提供了“海(水)陆空”强力支撑,也可以更好融入长三角。
加快建成大枢纽、大通道、大物流,主要依托徐州和连云港的苏北“交通带”,正转型成火热“经济带”。4月以来,连云港中远海运集运公司提供的“一单制”服务,让江苏宗申车业公司的大量三轮车从徐州经连云港更便捷地卖到了非洲。今年前5个月,连云港港口完成同口径货物吞吐量12448.96万吨,同比增长12.05%;集装箱完成239.3万标箱,同比增长16.45%。
联亚欧、通四海。在全球视野下,徐州除了向东与连云港联动,同时向西依托中欧班列巩固提升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向南打通东南亚通道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瞄准RCEP国家开拓市场,向北高质量运营直达俄罗斯的货运班列,实现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坐拥江苏最大海港,作为陇海线入海口和新丝绸之路起点的连云港,将着力加快深水大港建设,构建形成向东连接环太平洋、向西贯通亚欧内陆、沿海串联南北港口、内河通达苏鲁豫皖的物流大通道,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