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A股上市快递发布的4月业绩显示,顺丰业务量增速连续两月领跑,圆通逐渐拉大与追赶者差距,四大快递单票收入继续下滑。
亿豹网发现,刨除2月份春节影响之外,在今年已公布的四个月业绩中,顺丰已有三个月增速领跑,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顺丰表示,业务量增长源于同城业务与快递业务的深度协同。在“五一”假期,顺丰同城“最后一公里”配送订单同比增长102%。随着即时消费、生鲜零售、“线上下单 + 线下履约”等模式的快速普及,同城即时配送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快递物流行业增长的新蓝海。
在此背景下,顺丰成功打通同城与快递服务圈,一体化解决方案强化竞争优势。假日经济下,“轻装出行”、“即购即寄” 等新型消费习惯形成规模效应,催生寄递需求结构性增长;“文旅热”、“夜经济”等消费IP与快递服务深度融合,不断带来新的增长点。
两通一达方面,圆通日均业务量近9000万票,韵达日均7200万票,申通日均7000万票,圆通在淡季巩固优势,逐渐拉大与追赶者的距离。
与此同时,行业价格战依旧激烈,四大快递单票收入同比与环比全部下滑,顺丰单票收入下滑13.91%至13.49元,圆通下滑7%至2.14元,韵达、申通再度下滑至2元以内。
淡季来临,不难发现,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快递企业通过价格战,来换取业务量的做法越来越无法奏效。即便持续降价,也不像过去那样容易抢到业务,这种做法一方面会影响网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反内卷的大环境下,可能会引发监管层的注意。
亿豹网了解到,每到四五月份,在一轮轮政策与派费调整之下,产粮区与非产粮区的网点普遍面临考验,因此停摆的网点不在少数。另外,网点出售愈发艰难,有价无市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加盟商甚至采取免费赠送的情况转让网点,只留取少部分股权。
目前来看,电商快递由于同质化的缘故,价格战会一直存在,但从最近的业绩不难看出,行业出清的节奏在不断加快。
在资本市场,客观的说,快递企业的市值普遍较低。其中顺丰为2200亿元、中通1200亿港元、京东物流800亿港元、圆通450亿元、韵达200亿元、申通160亿元,通达系市值长期低于其全年营收,市盈率不如其他行业,资本市场不瘟不火。
一个好消息是,5月19日,中通快递被纳入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市场地位获进一步认可。
作为首家在美国、中国香港两地上市的快递企业,中通是全球包裹量最大的快递企业,也是首家被纳入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的中国快递企业。
中通此次纳入恒生指数,有望提升其估值水平,凸显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从而带动整个快递板块修复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