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不久的全国两会上,电商依然备受关注。
基于拼多多等平台推进电商西进取得的成效,多名代表委员带来了关于加快推动电商企业助力东西部商贸流通高效协同等主题的提案、建议,更是引发了不少西部网友的讨论和分享。
过去,“包邮”与“不包邮”像一道无形的分水岭,划分着发达与欠发达的边界。“不包邮”不仅是一种物流状态,更像是一种被边缘化的标签,被卖家甚至网友“特殊对待”。
如今,在喜马拉雅山脚下享受海南椰子的清甜,在青海湖畔品尝江苏大闸蟹的新鲜,成为现实。这种跨越高山和突破季节的浪漫以及东西部消费无缝衔接的惊喜,原本理应成为电商努力的方向。
可惜,这份惊喜,直到2022年才开始成为日常。
2024年西藏快递业务量分别同比增长23.27%,让电商玩家们看到了“不包邮”地区的消费力,同时也让西部人民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向善。而改变还在继续发生。
打破“不包邮”历史
都说商流是物流的基础,物流是商流的先导。想要将东西卖到西部,首先包裹得送得到西部。
故事的开始,要追溯到2022年。
这一年,拼多多首创中转集运包邮模式,将商家发往西部偏远地区的包裹统一先送至西安、成都等中转仓,再由第三方物流整合配送至目的地。这一模式通过规模化运输,让商家向偏远地区的发货成本大幅下降。
亿豹网发现,这一举动算是逐渐结束了偏远地区“不包邮”的历史。物流成本的下滑,直接激活了西部消费潜力。
2024年9月9日,拼多多“百亿减免”计划再次加码,平台宣布承担青海、西藏等地的物流中转费,商家物流成本最高降七成,订单量环比增长显著。
单个平台的力量或许不够撬动整个西部消费活力。在拼多多的带动下,淘宝、京东等平台跟进,才让西部电商生态加速完善。数据不会说谎。
2024年,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这一感触最深刻的物流从业者之一,应该是西藏快递站点负责人旦增。
随着电商物流政策的改善和平台的支持,旦增所在的快递网点,从过去日均单量不足100件,月收入仅能维持生计,到后面网点单量增长了7倍,月收入轻松过万。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旦增将站点扩建至600平方米,还招聘了不少员工,促进了当地就业。
从2024年9月9日至2025年3月9日,拼多多引领电商西进,究竟改变了什么?
新的“活力增长极”
“要想富,先修路”,中国地大物博,过去多年,高山草原都成了交通阻碍,东西地区协调发展一直被战略强调。
在电商西进的带动下,东西两地“资源互换”,有来有往,深度整合,双方都尝到了“好东西”。
一方面,东部地区商品下行,高原牧民网购双开门冰箱、拉萨市民购买智利车厘子,西部市场进一步融入全国大市场,福建冲锋衣在西北销量大幅增长。另一方面,西部特色产品借助新电商平台反哺东部消费升级,如甘肃天水花牛苹果、西藏松茸酱油等产品。
以甘肃天水花牛苹果为例,2024年国内第1500亿件快递就是从甘肃天水发往重庆的花牛苹果。而商家张鹏飞在拼多多平台上,实现了日均订单量达到2-2.5万单,占公司全平台销量的50%以上。
亿豹网了解到,这种双向流通使东西部商品流通效率显著提升,物流空载率明显下降,形成“东部技术+西部资源”的协同发展格局。
目前,西部地区正在从电商生态里的边缘市场,成为活力增长极。
需要注意的是,电商西进带来的改变,不止单纯是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同步提升了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甘肃天水甘江村,该村借助电商实现从“空心村”到“振兴村”的转型,全村电商从业人员占比超30%,人均年收入增长200%。
可以说,电商西进正在重构西部地区就业版图,“家门口经济”正在照进现实。
催生“家门口经济”
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减少,而快递员、代收点老板等本地岗位显著增加。
以四川藏漂青年颜磊为例,他原本从事机械加工行业,但在电商西进的背景下,察觉到快递业商机,转行投入快递业。如今,他在日喀则的快递站点日单量高达9000单,不仅自己实现了职业转型,还带动了9人的就业。
国家邮政局数据印证这一趋势:西部快递业务量增速连续三年领跑全国,2024年占比提升至8.9%,带动仓储、分拣、客服等全链条人员就业。最开始,物流行业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末端配送环节,始终需要更多劳动力补缺口,西部地区更是如此。
亿豹网认为,电商西进不仅是商业变革的体现,更是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
通过电商平台的赋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得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电商西进还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就业和创业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然而,电商西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长远来说,电商西进也会经历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现有的市场反馈来看,优化村落末端配送、加强农产品品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末端配送方面,西藏墨脱县等偏远地区仍存在 “最后一公里”难题,物流时效比东部慢 3-5 天,冷链投入也是一门大课程。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所建议的,加大电商西进政策推进力度,吸纳市场力量推动优质供给。建议从政策上进一步扶持、鼓励构建可持续的产业链共赢生态,提倡生态链上的企业通过开展联合配送、共享仓储等创新性的合作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同时激励其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科技手段,提升仓配效率。
“家门口经济”很近,电商西进,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