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公司亟需一次路径规划。
1980年,联合包裹服务(UPS,股票代码:UPS.N)的员工手册中新增了一项规定:驾驶运货卡车时,尽可能避免左转。
遇到一定要左转的情况,公司建议司机采用称为循环调度(loop dispatch)的“驾驶技巧”,即连续进行三次右转。
这一独特规定背后,是公司对时间和成本的权衡:左转通常意味着需要等待交通信号灯,此时静止的卡车也在消耗燃油,而且,路口左转存在与迎面车辆相撞的风险。
这样的规定给了卡车司机很大压力。每天送货前,他们都要在脑海里规划好全天的路线。不过,随着公司技术系统的改进,司机们已不必再将不左转视为金科玉律。行车路线完全由计算机统筹规划,司机只需按指定路线行驶即可。
全球最大物流帝国
曾是只有单车的跑腿公司
对于细节和效率的不断追求,让联合包裹服务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
2022年,公司营收1,003.38亿(同比+3.14%),毛利率13.05%,净利115.48亿(同比-10.41%)。
2023Q3营收660.41亿(同比-9.91%),毛利率提升至14.75%,但净利同比下降至51.03亿(同比-36.96%)。
2022年,净利下滑主要系养老金支付义务和养老金资产的再计量收益同比有所下降(2022年为11亿,2021年为33亿)。
而到了2023年,公司更是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前三个季度累计营收同比减少,主要缘自美国和亚洲中小型零售商的订单减少以及与员工工会(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的谈判所带来的影响。
2023年8月,公司与员工工会达成新协议,以期恢复正常运营。但新劳动合同中涉及的涨薪和新增员工福利给公司新增了成本,导致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累计净利也受影响,同比下滑明显。
此外,2023年净利下滑也有其他因素的助推,包括支付给部分美国非工会兼职主管的0.46亿、转型计划和其他支出产生的0.7亿、商誉减值的1.03亿等。
管理层下调了对此前收购的Roadie和Delivery Solutions服务未来毛利的预期,导致商誉减值。
截至2023Q3,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三个部分:国内包裹、国际包裹和供应链解决方案。
其中,国内包裹业务,尤其是陆运件,仍是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国内陆运件贡献了323.12亿的营收,几乎占总营收的一半(48.93%)。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两位19岁的年轻人克劳德·瑞安(Claude Ryan)和吉姆·凯西(Jim Casey)用借来的1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在瑞安叔叔的酒馆地窖里创立了美国信使公司(American Messenger Company),从事跑腿业务。
起初,公司只有单车作为运输工具。经过第二年与另一家跑腿公司合并,才有了第一辆送货卡车,由福特(F.N)T型家用轿车改装而成。
到了1975年,联合包裹服务的物流网络已覆盖全美,成为美国第一家承诺能向全国任何地址投递包裹的公司。
标志性时刻是2001年。这年,联合包裹服务以1.91亿现金作为对价,全资收购全球最大的零售航运、邮政和商业服务中心特许经营商Mail Boxes Etc.,从而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快递承运商和包裹运送公司。
亚马逊在逐渐降低依赖
2005年2月,亚马逊(AMZN.O)推出了Prime会员服务,年费为79美元。该服务覆盖了平台上100多万种商品,当Prime付费会员购买这些商品时,可以享受2天内送达的免运费服务。
Prime会员服务极大地促进了亚马逊的平台销量。同时,对联合包裹服务也是重大利好,意味着公司多了一个持续付费的大客户。
到了2015年,亚马逊已成为联合包裹服务第一大客户,当年支付的运费高达10亿。
随着2020年疫情带来的居家隔离,美国电商行业蓬勃发展,联合包裹服务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一年,亚马逊对公司的营收贡献高达13.3%,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使亚马逊付出了高昂的代价。2009年至2018年间,亚马逊平台净销售额增长了7倍,而运输成本却增长了15倍之多。
(亚马逊运输成本的增速明显超过净销售额的增速,来源:亚马逊SEC文件)
面对这般状况,亚马逊想到的解决方案是建立自有物流网络,以降低成本。
推动亚马逊坚定这一决策的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12月。亚马逊的业务发展飞速,让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都未能应付。那年圣诞节前,由于联合包裹服务的物流网络瘫痪,数百万件礼物未能按时送达。
为安抚客户,亚马逊向受影响的用户发放20美元的亚马逊礼品卡作为补偿。
尽管亚马逊早在1997年上市时就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和特拉华州纽卡斯尔各有一个配送中心),但2013年这一事件让亚马逊意识到推进这一计划的重要性。
2014年,亚马逊正式宣布快速扩展其物流网络。
此外,亚马逊开始多次以不满联合包裹服务的快递效率为由,要求提供更详尽的路线数据,此举实际上是“学习借鉴”联合包裹服务的物流网络。截至2015年,亚马逊已聘请了40多名联合包裹服务的高管。
随着亚马逊在物流领域的迅猛发展,到了2022年,它已超越联合包裹服务,成为美国最大的物流公司。
对于亚马逊的变心,联合包裹服务心知肚明。亚马逊给公司的营收贡献已从2020年最高点的13.3%,下降至2022年的11.3%。
对此,联合包裹服务的应对策略是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然而,这一转变并非易事。2023年联合包裹服务遭遇了员工工会的激烈谈判,让不少中小企业担心物流受阻,转而使用其他物流服务。
转型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结果被工会谈判耽误
对于疫情,联合包裹服务五味杂陈。
一方面,居家办公的普及增加了线上购物的需求,电商的兴起意味着公司的业务量显著增长。所以,哪怕近年亚马逊在逐步减少对联合包裹服务的依赖,公司业务依然有着不错的增长。
然而,疫情也带来了另一种挑战:通货膨胀。
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影响了众多经济体。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对44个发达经济体的分析后发现,其中37个经济体疫情后都出现了显著的通胀。
疫情导致的全球通胀,进一步间接助推了一系列经济事件。比如,物价上涨加剧了生活成本,引发了员工的负面情绪,进而鼓动了疫情后全球员工罢工和劳工运动的兴起。
据统计,2021年美国有约8.07万员工参与过罢工,到2022年这个数字增至12.06万。包括亚马逊,星巴克(SBUX.O),乔氏超市(Trader Joe's)在内的各大美国企业都受到了影响。
关于疫情是如何导致通胀,以及其他相关事件的分析,风云君过去写过一篇文章,读者朋友们如有兴趣可以一读。
日益普及的劳工运动,犹如核裂变链式反应,反过来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情绪,使全球各地的劳工运动日趋激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3年7月联合包裹服务员工的集体谈判事件可谓是在所难免。
在联合包裹服务,超过32万员工的劳动合同是以集体谈判协议(CBA)的形式签署。
集体谈判协议是企业与代表员工的工会之间达成的书面协议。该合同概述了工资、工时、福利和工作条件等雇佣条款。
集体谈判协议,顾名思义,反映的是双方磋商后达成的结果。谈判中,工会会尽力为员工争取最大利益,而企业则会尽可能捍卫公司利益。双方通过不断磋商,直到找到一个让大部分谈判代表都满意的方案,至此,合同才生效。
集体谈判协议通常有效期为2至5年,到期后将重新进行谈判。
2023年7月31日,是联合包裹服务员工集体谈判协议的到期日。与往年不同的是,受北美地区通胀影响,工会此次要求的加薪幅度比历史都更高。
但是,代表员工的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并没有给出太多妥协的空间。他们表示,如果在合同到期前无法达成新协议,他们将组织罢工。
假若联合包裹服务的员工罢工,将对美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公司每年运输的货物价值约占美国GDP的6%。美国诸多关键性行业,包括医疗保健、零售、制造等,都将受严重影响。
回顾历史,公司上一次遭遇大规模罢工是在1997年。当时就是由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发起,涉及18.5万名员工,活动持续了15天(1997年8月4日至19日)。
这次罢工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劳工运动,给公司带来了超过6亿的经济损失,导致约80%的货物无法按时投递。
面对可能的罢工,联合包裹服务给出了公司历史上最大幅度的涨薪方案,以平息员工不满并确保公司的运营不受影响。
新方案中,公司承诺自2024年起,所有新购置的送货卡车都将装备空调。
此外,公司还将对现任员工实施显著的薪资调整:在未来一年内,时薪增加2.75美元,随后四年总计增加7.5美元。对于兼职员工,最低时薪也将提高至21美元。
同时,新协议还废除了原有的两级工资制度。此前,新员工的工资常低于老员工,尽管他们的工作内容相同。
2023年8月22日,这项提案获得86%工会成员的支持,得以正式生效。
虽然联合包裹服务与卡车司机工会达成了新的劳资协议,避免了工人罢工,但是增加的职工薪酬也加大了公司的成本。最终,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36.96%。
此外,在这动荡的合同谈判期间,公司也损失了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快递订单。
这些中小企业,担心出现类似1997年全国性罢工的情况,转向使用联邦快递(FDX.N)或美国邮政等其他快递服务。
据公司称,谈判期间每天平均流失约100万的快递订单,总计损失约2亿的营收。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有这么一句:“历经不幸和危机,我们奋力前行。”
在充满变数的后疫情时代,联合包裹服务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大客户亚马逊逐步疏远,二是员工工会谈判导致中小企业客户流失。
正如联合包裹服务一贯注重在复杂路况中寻找最佳路径,这一次,动荡的变化也迫使他们审视自身,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